秦楚网讯 记者 罗伟 特约记者 黄勇 报道:广场社区是十堰市城区较大的社区,人口密集,个体商户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众多。张培华就是市公安局张湾分局东岳路派出所人民广场社区民警,战“疫”期间,他面临比平时更大的压力和工作量。张培华说,原以为忙碌了一年,过年可以好好陪陪家人,受到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从年前到现在,一直在社区里“转”。这转眼,都已两个月了。
“这种时刻我不能退缩”
来回奔波于社区,背上装备一巡就是一天,忙前忙后为群众联系车辆、化解纠纷、开展防范宣传,这几乎占据他每天所有时间。远看去,张培华头上的白发较为醒目,似乎又多了不少。在一个小区封控点,他不停的叮嘱志愿者,要让外出工作人员登记单位信息。
22厂桥头的山沟里,有一个有八个居民小区近万人的生活区。桥头设了临检卡口以后,部分群众因通行问题与社区工作人员发生纠纷,有不配合体测、信息登记等各种情况。为了稳定群众情绪,他需用足够丰富和专业的安全知识,来教育劝导群众。仅在这里,他每天就要处理10余起纠纷。
作为社区民警,他接触的人多而杂。有一天,广东路一小区内一名应急出租车司机上午送了一名病人,下午病人确诊了。司机一家人并不愿意到酒店去隔离,张培华第一时间赶到该司机家中,竭力的劝说,讲了很多,如隔离的必要性、疫情的危害性等。在不断努力下,这一家四口同意去指定酒店隔离。50多岁的他,不光面对群众求助,总是乐于伸出双手,在遇有排查发现的发热人员,他也第一个上门,拿着体温枪去量体温,摸情况。
危难面前,他说“你要问我害怕吗?其实在疫情面前,大家都是渺小的,我也害怕,但是我知道,我身为一名人民警察,在这种时刻我不能退缩,我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打好这场疫情阻击战”。
“找到了根节,才能药到病除”
银河山庄李老太在门前用木材烧水,燃烧的烟雾影响了楼上住户,引发了邻里纠纷,也有群众抱怨。社区说了很多次,不听劝。张培华不避难,他搬了个小凳子,坐在了李老太身旁,耐心的与她沟通,从一些火灾案例说到木材烧水的隐患。那以后,所里也再没有接到因此事引发的警情了。
66岁的聋哑人肖某独居在广场社区一出租房内,臀部疮疾,卧床多日。加之寒冻天气,肖某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2月6日,张培华获悉后,及时联系了其在郧西的亲属,亲属因疫情封路,也无法赶到十堰来照料。“既然不能来,能不能想办法将他送回老家呢?”张培华迅速将情况上报,在得到批准、办理手续后,他同社区干部一道,驾车百余公里将肖某送回了郧西夹河镇。肖某得到了及时救治和妥善安置。
2月24日,黄某匆匆向张培华求助“儿子黄某某系酒精重度依赖者,在家隔离时再次病发,开始发酒疯”。一时找不到医院,黄某无法将儿子送医。“情况十分危险,一刻也不能耽搁”。张培华联系了好几家医院,最终为其找到了一家愿意接收的医院。黄某某醉酒不配合,张培华又叫来了几个民警,几人合力才将其送往红十字医院治疗。“如果没有张警官,我们一家真不知该怎么办”。
“群众说好,工作才算干好了”
2月10日上午,李某因腿部手术急需到医院去换药,但没有相关的证明,焦急的直跺脚,后来直接与小区门口的工作人员发生争执。了解情况后,张培华先与李某就诊医院进行沟通,确认了李某情况和身体状况后,驾车直接李某送到了医院治疗。张培华离开医院时,李某说 “张警官,你不仅及时为我化解了纠纷,还用警车很快将我送到医院。真的谢谢你”。
3月7日下午,张培华像往常一样在广东路巡逻。家住广东路43号的群众胡小菊拿了一个平板电脑,准备送到张湾区曾家巷侄儿家中,侄儿过年去了奶奶家,受疫情影响回不来,学校开设的网课,孩子没工具无法学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孩子、家长都着急。张培华立即要了孩子奶奶家的地址和电话,联系了车,将平板电脑送到了侄儿手上。及时解决了孩子无法在家学习的问题。事后,群众胡小菊还专程托人转交给张培华一封感谢信。
3月2日,家住广场社区的锦绣华庭小区的陈雪莲,孩子只有5岁,丈夫又在燕林小区。当日,其母亲突发心脏病,急需到医院治疗,而陈雪莲也身患疾病。无助之时,她联系了张培华。张培华一方面积极联系燕林社区和广场社区,协调其丈夫回家照顾小孩事宜,一方面紧急驾车将其母亲送往医院治疗。其母亲得到及时救治后,陈雪莲发来短信“张警官,非常感谢你解决我们的问题。困难时期才体现出哪些人才是真正为民服务。”
张培华的战疫日记,写下这样一段话“这样的事,在社区经常发生。说他平凡,好像也不平凡,每天我们都在为居民解决着各种燃眉之急。说不平凡吧,其实也很平凡,在我看来,这就是我身为一名社区民警的份内工作,是我应该为这些群众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