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十九助·希望工程圆梦行动| 助学路上,新老面孔为爱而来

时间:2020-09-25 10:01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讯 (十堰晚报)记者 张贞林 特约记者 肖巍

一颗爱心,成就一个梦想;一份温暖,点燃一份希望;一次善举,改变一生航向。今年,团市委、十堰晚报·秦楚网、市希望工程管理办公室联合开展的“十九助圆梦行动”筹集善款342.6万元,资助了1009名困难学生,托起了贫困学生心中的梦想。在活动结束之际,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重温那些感人至深的瞬间,继续弘扬捐资助学美德,让爱心在希望中绽放,让希望在爱心中成长。

爱心榜单很长,新老面孔为爱而来

捐资助学,彰显社会大爱。活动开展以来,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踊跃捐款,一股爱的暖流在车城大地流淌。这份爱心榜单很长,上面既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他们为爱而来,为希望而做。

虽然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还是克服困难,积极捐款。在今年的爱心榜上,“习酒·我的大学”逐梦奖学金、“关爱因疫致困青少年”助学项目专项助学金、“知音同行助学基金”助学金、“中国茅台·国之栋梁”专项助学金、中建三局“争先筑梦·青年成长”助学金、“经心成长基金”助学金、“芙蓉学子”助学金、平安希望奖学金、十堰九色鹿水生态推广中心、湖北永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湖北武当山太和索道有限公司、武汉四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新智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基金组织,加入到十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展现了他们的社会担当,形成一股爱心接力的暖流,滋润着贫困学子的心田,给他们送去阳光、送去希望。

不少企业家坦言,虽然目前面临一定经济压力,但他们会一如既往地承担社会责任,将爱心传递下去。

记者统计近年来的助学报道,发现匿名献爱心的人士不在少数,他们默默地关心着贫困学生。在去年“十八助”活动中,一位叫“真诚”的网友,在外地看到贫困学生的报道后,给学生们送去捐款,至今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今年,这位网友依然在匿名捐款。

今年的助学活动还没有开始,“铁杆”爱心市民郝先生就给记者打来电话:“张记者,今年我还是拿出1万元钱帮助贫困学生。”最后,郝先生的1万元善款分别资助刘天钺、赵旭怡、陈炳一4000元、4000元、2000元。

在捐助者看来,不能让暂时的困难挡住贫困学子的求学路,大家都伸出手,积少成多,一定能帮助这些孩子顺利走进大学校门,安心学习,早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因水结缘,设立京堰对口协作助学基金

首都北京和车城十堰因水结缘。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北方“守井人”,为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在移民搬迁、生态保护、治水护水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牺牲。北京市第五批赴十堰挂职团队在十堰工作期间,按照“保水质、助扶贫、强民生、促转型”4项工作要求及北京市关于2019年支援合作项目的工作安排,着重从南水北调对口协作项目的优化调整、落实推动工作入手,重点打造消费扶贫、文化创意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在保水护水、产业协作、招商引资、消费扶贫、部门协作、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工作领域重点发力,助力十堰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市第五批赴十堰挂职团队联合共青团十堰市委、十堰市对口协作办公室、十堰市希望工程管理办公室共同设立“湖北希望工程·南水北调京堰对口协作助学基金”,旨在帮助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十堰库区移民子女及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截至目前,“湖北希望工程·南水北调京堰对口协作助学基金”已收到北京市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的捐赠资金280万元。根据项目安排,今年首批资助113名十堰库区贫困学生,资助金额共计50万元。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基金的设立,搭起了水源区与受水区情感交流沟通的桥梁,开创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新局面,将在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深化京堰对口协作、促进十堰教育事业、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爱在接力,当年受助学生默默献爱心

有一种回报叫“我成为了第二个你”,曾经被资助的贫困学生,如今已接过爱心助学的接力棒。

在本次活动中,一个叫“quatsch”的网友资助陈兴雨、潘鑫凌各1000元。记者与“quatsch”聊天中得知,他当年上大学时,也是家庭困难,本报开展的圆梦行动报道后,他得到了很多人的资助,顺利读完大学,参加了工作。

记者多次尝试与“quatsch”沟通,希望能获得他更多的信息,可是他一直不愿透露。他在留言中说:“不必了,我当年上学也受人资助,感谢晚报。我才上班,所以目前能力有限,希望以后每年这个时候都能跟您联系上。”

19岁的陈子珺毕业于郧阳区一中。父亲去世,母亲双目失明,妹妹即将上小学。品学兼优的她先后被评为三好学生、郧阳区“孝老爱亲模范”、全市优秀共青团员、郧阳区“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今年高考,学理科的陈子珺考了571分,但为了照顾家庭,她选择留在十堰读大学。

陈子珺的报道刊发后,不少好心人通过微信、支付宝,或匿名捐赠、银行转账等方式捐款。很快,她就收到2万余元善款。她给本报写来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感恩所有捐助她的好心人。

“感谢各位爱心人士的帮助,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做一名出色的麻醉医生,救死扶伤,回馈社会……”陈子珺在感谢信中说,“我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已凑齐,再有好心人捐款,请捐给比我更需要的同学,让更多和我一样的大学生都能够圆自己的大学梦。”

知恩图报,受助学生写信表谢意

今年“十九助”活动共采访报道了16名贫困大学生,社会各界纷纷施以援手。这些受助学生在接受爱心人士捐赠的同时,不忘回复一句“谢谢”。还有的手写情真意切的感谢信,表达自己的谢意。

父亲出车祸去世、母亲患癌,生活接连受到打击的宋晓萍,曾两度萌发辍学念头,欲外出打工缓解家庭压力。幸而妈妈极力劝阻,她才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今年考上了安徽大学。她在感谢信中说:“我要感谢那些素不相识却善良热心的爱心人士,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关注、支持和资助我,这一幕幕我都会牢记在心。我感觉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处处充满爱的社会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面对困境之时,是社会的爱心人士帮我渡过难关,所以我十分感激他们。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这些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同时,我也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人渡过难关,实现理想。”

从小被领养的朱紫琪,家庭条件也不好,一家人靠低保和姑姑接济生活,“铭记恩情”深入其心底。她在感谢信中写道:“帮助我的赵叔叔对我说,苦难是人生成长的磨刀石,并为我推荐了明朝退休县长袁洪给儿子的家书,让我从中明白,行善积德,积攒福报,保持平等心,用忠孝仁义礼智信来规范自己。当我向赵叔叔表达感谢时,他却说‘助人为乐,人之性也’。”朱紫琪深受感动,她说:“只有不断向上向善,我们才能去到更好的地方,成为更好的人,才有能力回报社会。”

是的,还在上学的年轻学子们,只要怀有感恩之心,他们的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爱的传承也将生生不息。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单页阅读

( 责任编辑:李珊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