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聚焦中心 建言资政 凝聚共识

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二次全会委员发言摘要

时间:2020-01-07 18:01    来源:秦楚网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讯 文/记者 罗毅 徐国文 图/记者 刘成臣

市政协委员 张华杰

促进汽车汽配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 张华杰 

汽车汽配产业是十堰最重要的产业,近年来,我市积极扩大汽车汽配产业投资,实施了东风小康、易捷特、双星东风4.0工厂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然而,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市汽车汽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面对新的形势,我市汽车汽配产业必须加快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

建议首先加强宏观指导。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集中业内专家和市场人士对行业发展走势进行研判,对我市汽车汽配行业现有的发展基础和潜力进行评估,提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对策。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谋划一批整车及零部件重点建设项目。其次,建立企业联盟。通过联盟建立行业自律体系、质量管控体系、诚实守信体系、汽车文化体系。联合建立国家级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开发研发适应现代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第三,加强市场开发。引导广大汽车汽配企业提高合作意识,提高产品品质,提升配套供应能力。强化十堰中国汽配城的市场地位和对于全国各地的汽车汽配市场的影响力,做大汽车汽配后服务市场,做强汽车汽配产业集群,提升完善汽车汽配产业链。第四,创新服务方式。引导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广泛合作,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新产品开发能力和管理效能。创造条件并鼓励企业参与高层级的对外交流活动,拓宽视野。

市政协常委 张辉

深化文旅融合  拥抱十堰旅游产业的高铁时代

市政协常委 张辉

十堰已经迎来航空和高铁时代,文旅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新型支柱产业的时机已经来临。

建议以“武当+”战略延伸十堰文旅产业链条,解决“武当山不够大”的问题。推出“武当+”文旅概念品牌,构建“武当+城区”的过夜休闲民宿线路,“武当+房县”的双野寻道线路,“武当+两竹”的福地养生线路,“武当+丹江”的上善之道线路等全域覆盖旅游网络,开拓文化旅游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用“水源地+”优势,拓展南水北调旅游市场,解决“汉江水不够长”的问题。及时创造“水源地”旅游绿色招牌,打造品牌和线路,强势组合传播,实现游客市场的开拓和资源的有效转化。借东风发展转型培育新经济发展园区,解决“汽车城不够火”的问题。抢抓“东风1969”工业蓝色品牌,作为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的统一品牌,配套政策措施,将一批老厂建成车联网产业园、无人驾驶产业园、文创文旅产业园等。

实施项目驱动,加速文旅产业发展,解决“产业基础不够实”的问题。加快培育一批文旅相关人才、一批文旅相关研究机构、一批文旅相关节会、一批文旅相关园区、一批文旅产业投资管理机构或引导基金,以“五个一”强劲推动文旅产业实质性发展壮大。实施人才工程,解决“文创队伍不够硬”的问题。建议尝试集合本地文创人才,由政府出资引导,市场化产业化运作,加大文创人才引进、培育力度,聚合国内外优秀文创人才,打造我市文旅产业五大拳头产品。

市政协常委  涂扬晟

加强秦巴武当山区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市政协常委  涂扬晟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是农业育种和生物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秦巴武当山区集生物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生物遗传多样性于一域,素有“绿色生物宝库”之称。

建议组建专班,强化前期基础性研究。对生物资源调查评估、规划设计、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机制体制等重大课题,开展专题研究。其次,开展普查,建立种质资源基因库。十堰市可利用在秦巴武当山区中特殊的地位和优势,率先组织技术力量,对境内的生物种质资源进行普查,查清现状、摸清家底,为保护利用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最大限度收集境内种质资源,集中管理、集中保护、集中研究,确保濒危种质资源不流失、能延续,特色种质资源有人管、可利用。第三,合理利用,推进生物资源产业化。根据当地生态环境,按照市场需求,定向选择特质显、潜力大、可开发、效益好的特色动植物种质资源,建设种质资源繁育基地,推进种质资源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第四,加强立法,推进资源保护利用法制化。第五,纵横联合,争取国家层面的立项支持。打破区域行业界限,站在全局的高度和广度,以秦巴武当山为轴,争取省委、省政府主动与其它四省市党委政府沟通协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联合向国家提出加强秦巴武当山区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发展构想,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

市政协委员  周进芳

整合“三线建设”文化资源 打造教育旅游特色品牌

市政协委员  周进芳

十堰是三线建设的主要区域之一,形成了独特的三线文化,涵括特定的历史文化、特定的社会文化、特定的科学技术文化以及特定的艺术审美文化。十堰三线建设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审美文化。十堰的三线文化是不可复制怕,其价值也是独特的。然而,十堰的三线建设项目虽然多,但总体说来集中连片。后来,随着东风总部的外迁,出现了一些废弃厂区和生活区。如果任其废弃流失,或是自然消亡,不是最佳选择;如果无序进行房地产开发,无法留住这座城市的记忆,只有整合开发才能“起死回生”。

建议明确责任部门,建立完备的体制机制,牵头三线文化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工作。将其纳入到十堰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规划体系中去,逐步形成系统、科学、有效的保护体制机制。按照“一圈一线”格局线和教育旅游双轨构架的理路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营造三线人文环境;开发三线文化产品,展现本地三线文化特色,传递三线精神。其次,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参与三线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第三,由点带面,实现滚动发展。可先从点的建设开始,如利用现有厂房,筹办一个三线工程博物馆,打造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从点到面,由点带面,做到滚动发展,永续发展。第四,站位要高,打造特色品牌。集中一批企业家、专家和学者的智力,努力实现三线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品牌化。

市政协委员 王菲

加快十堰市学前教育发展

市政协委员 王菲

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学前教育2018—2020年第三期行动计划,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但目前,我市学前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学前教育总体发展不均衡,公办园和优质普惠性民办园资源紧缺;学前教育软、硬件配备良莠不齐,制约保教质量的提升;教师待遇偏低,加剧了幼儿师资队伍的普遍不稳定。

要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建议增加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加大对公办幼儿园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力度。其次,推进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尽快出台规范性文件,修订完善市政府相关政策,对如何配建幼儿教育设施进行明确规定,堵住开发商规避责任的缺口。加强住宅小区幼儿园的配建。将配套幼儿园建设作为土地竞拍的前置条件,并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配套幼儿园的用地面积、建设要求、建设期限、交付方式、产权归属等内容。第三,加大幼儿园监管力度,促进办园质量的提升。建立财政、教育、市场监管、消防、卫生、民政、妇联等各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统筹协作、相互配合,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第四,提高公办聘用及民办教师待遇。第五,健全教师培训和职称评定体系,落实规定每年培训学习的次数,确保三年内公、民办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培训率达到100%。

市政协委员 胡昭

培植地方名优品牌  推进乡村振兴

市政协委员 胡昭

品牌农业已被公认为是现代农业的核心和标志,而地方名优品牌更是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市品牌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些地方名优品牌和产品。但同外地农业品牌比起来,本地农产品品牌普遍存在着产量小、市场占有率低,产业链不完备,辐射带动乏力等短板。

建议首先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将培植地方名优品牌建设与推广纳入全市工作重点,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定期研究品牌建设工作。不求品牌多,但求品牌响,务求形成市场规模经济效益。其次,加快品牌农产品基地建设。要加大老基地改造力度,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拓展特色农产品加工领域,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第三,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通过搭建品牌交流推介平台,举办品牌相关活动,每年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具有十堰地域特色的品牌农产品。以互联网、电台、电视台、报刊为平台,以全国重要机场、火车站、高铁、商场、高速公路为节点,构筑十堰品牌产品国内外宣传网络,大力宣传品牌农产品,扩大美誉度和影响力。第四,强化品牌保护与监管,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第五,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第六,创优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环境,让农业产业企业家和创业者们安心投入到农业产业品牌建设中,为十堰的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奉献更大的力量。

市政协委员 徐扬

推进我市垃圾分类处置能力

市政协委员 徐扬

我市城区生活垃圾日均产量约为800吨,年产量30万吨左右。2019年,十堰市全面启动了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经实地调研发现,分别存在垃圾分类处置基础设施不配套、试点工作示范引领效应未充分发挥、市民不想分类、不会分类等问题,给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有效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成为当前我市生态环保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建议首先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置能力建设,完善餐厨垃圾处理中心运营相配套法规、资金等措施,实现城区餐厨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规划建设其它分类垃圾集中处置的基础设施。其次,要加强垃圾分类常态化科普宣传,让公众对垃圾分类常识应知应会。三是创新垃圾分类收集模式,开展“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探索推广智能垃圾箱,市民选择要投放的垃圾种类,在对投放物进行称重后将相应积分计入个人账户,积分可用于消费。四是落实垃圾分类清运措施和责任,制定生活垃圾收运操作规程,明确不同类别垃圾的清运规则。最后,要健全完善法规制度,抓紧做好相关立法工作,制定相关处罚问责条款,为垃圾分类管理保驾护航。同时,要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市城管委应建立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和惩戒机制,建立垃圾分类片区责任人制度。

市政协委员 罗义

加快规划建设十堰市高铁经济带

市政协委员 罗义

汉十高铁通车运营,我市已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到2025年,武西高铁十堰到西安段建成通车,十堰至安康联络线开工建设,高铁营运里程超过160公里,可基本实现十堰至武汉、西安、郑州等中心城市2小时左右交通圈。在这个两小时高铁经济圈重点区域集聚了以汽车(新能源汽车)、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十堰要抢抓机遇,规划建设高铁经济带,打造十堰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鄂西北先进制造业集群区、十堰高水平开放承载区、世界知名全域旅游观光区。

建议首先编制十堰市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绘制发展蓝图。其次是加快形成“一核三枢纽、一轴四板块”的高铁经济空间布局。三是加快建设高效畅通高铁经济通道,推进十巫高速、十淅高速等在建项目,建设郧西东站至郧西城区快速通道,谋划建设高铁站与市、县城区轨道交通。四是加快推动现代产业集聚,在高铁站周围合理布局,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低碳、智慧物流等现代物流企业,推动景点、景区、旅游线路联动发展,打造十堰文化旅游综合业态示范区。最后是加快推动高铁新区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探索以高铁车站为核心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建设集综合交通、高端商务、产业集聚、文化展示和生态宜居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新城区。

市政协常委 林华

打响“武当道茶”品牌,推进十堰茶产业发展

市政协常委 林华

茶叶产业已经成为十堰“一主四大产业的农副产品绿色食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具备了做大做强的基础条件。近年来,十堰市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优势特色产业,提出“61”产业强农计划,促进了茶产业加快发展。但仍存在茶企实力不强、深度开发不够,品牌不响等弱项和短板。

建议以“武当道茶”核心企业为基础,进一步提升“武当道茶”基地示范效益和品牌影响力,提升管理水平,打造高产优质样板区,强化管理职能,研究出台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深度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专业的十堰茶产业电商微商销售平台,进一步发挥茶叶中介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做好茶叶行业发展和市场营销的协调、服务、自律等工作;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借助各种会展,经常性举开展展销推介活动,同时,加强茶叶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过硬专业技术队伍,保证我市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深度挖掘武当道茶文化底蕴,并与当地民俗文化相融合。举办茶文化旅游节,整合旅游资源,以开展茶乡体验游活动,构建茶叶旅游观光走廓,开展观赏茶叶生产、体验茶叶采摘、品尝茶叶大餐等一系列的乡村旅游活动,延伸茶产业附属配套产品,茶元素旅游产品,不断完善各类旅游要素,促进以茶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市政协常委 郑建雄

发展全域旅游要把创意农业作为“重头戏”   

 市政协常委 郑建雄

发展创意农业,对全域旅游发展、农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等具有意义重大,且我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人文、产业等优势。

建议要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科学布局、统筹发展、突出特色,做好顶层设计。在发展模式上,可在田园景观上创意,充分依托稻田、茶园、果园、花园、菜园等农业资源,融入文化、科技、美术、动漫等创意元素,打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观赏性的农业景观;可在园区策划上创意,形成如苗木花卉、森林观光、休闲垂钓、农业嘉年华等为主题的创意休闲农业园区;可在品牌上创意,选择具有一定历史知名度,或有文化遗存的村落规划建设;可在产业节会上创意,围绕农业生产、农家生活、农村习俗等进行节会策划,打造地方特色。此外,要注意保护传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历史遗存、古村落、古民居,突出原色原味原趣原艺。

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在项目扶持、信贷融资、财政贴息等方面予以扶持,尤其要重点扶植龙头企业。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鼓励农民变股东。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整合资源,通过“联周边、广结盟、重策划、创精品”的方式,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创意休闲旅游品牌。

市政协常委 望甜

加强我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市政协常委 望甜

2019年,我借到北京市挂职的机会,对加强街办、社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进行调查,总结了一些他们的经验。

他山之玉可资借鉴,加强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建议构建完善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部分城区探索街道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建立区级+街道两级综合执法平台,对街道下放部分事权和执法权,特别是市场监督执法、卫生监督执法和城管执法,区级层面是执法综合调度平台,只负责复杂和综合问题的执法,以解决困扰我们已久的“基层发现问题不能执法,职能部门执法但无法及时发现问题”的困境。

充分激发社会参与共治的积极性,聘请“小巷管家”,让“老”和“少”这两支力量参与社会共治,青少年和儿童参与市容监督及美化工作,社区退休老职工发挥他们熟悉社区情况,且有时间有热情有威望的优势,做老百姓诉求的收集和矛盾化解工作,以及部分社区管理工作。志愿者和网格员密切合作,相互弥补,就是基层治理的稳定器,能够及时将大量的社会矛盾发现并化解在一线,可以极大的消减政府的管理成本。

强化科技支撑,用大数据构建社会安全平台网络,用手机App将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与群众办事政府服务平台融合,让百姓不出门,或者少跑几趟就能办事,同时也能方便群众举报投诉。

市政协委员 张春

推进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十堰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 张春

目前,我市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民企人才享受政府相关政策还不够全面,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

建议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思路,出台专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在十堰就业的落户补贴政策,创造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如改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公共交通便利程度,健全生活配套设施,降低生活出行成本等。简化人才引进申报流程,对本地缴社保达到一定期限的民企各类人才,即可直接申报享受人才政策补贴,将其纳入市级人才库进行绩效认定。

创新人才使用方式方法,加强事业单位科技人才对民营企业科技人才的帮扶,重点引进高层次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与民企人才协同创新,带动本地民企人才发展进步。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加强对企业家人才、高素质后备人才、创新领军人才的培养。根据民企特点,联合本地职业院校,开展以“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等相关专业为主的多层次职业教育以及技能培训,鼓励民企员工参加职称、专业水平评定考核,建立相对全面、公平公开的评价体系,以职称评定促进人才提升为导向,突出实用技能评价。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知晓度,给广大民企做好上门服务工作。

( 责任编辑:侯爽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