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东风故事| 重大创举:二汽与八个省、区的汽车产业大联合

时间:2022-07-18 09:46    来源:东风汽车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原标题:重大创举:二汽与汽车产业“大联合”

1982年,联营公司生产的流动售货车。

■口述 马祥泰 记者 王欣然/整理

马祥泰 1970年4月入二汽铸造一厂参加工作,1977年调入总厂机关,1980年在二汽总厂办公室秘书科工作;1988年调入二汽联营办任副处长,参与联营改革工作。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作出“汽车工业可以实行生产协作试点”的指示,通过改革组织横向经济联合生产,既以大带小,又以小促大,促进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当时,二汽领导认为,二汽在建设中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援,已初具规模,应为汽车工业的改组与发展作出贡献。经过全国范围内的认真考察,二汽作为主体,与杭州汽车厂、广州汽车厂、汉阳汽车制配厂等八个省、区的汽车企业进行联合,在汽车行业率先展开了联合经营的改革尝试。

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是1981年4月8日成立的,当时我一直在总厂分管领导身边工作,对联营公司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出发点比较了解。

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末80代年初,国家经济体制由完全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由此引发了我国工业第二次大调整和结构性整顿。而汽车工业制造水平处于分散、重复,小而全、品种杂、质量参差不齐、成本高的状态,大批企业经营惨淡,难以为继。有的企业处于“关、停、并、转”自谋出路的状态,急需找到好的龙头产品带动其发展。

面对急需发展而又是一盘散沙的汽车工业,中央领导及时提出,汽车工业应当走联合、走竞争的路。1980 年7 月,邓小平视察二汽时指出:“保护竞争,促进联合,应当这样搞,否则不能打破小而全。”

而当时二汽的东风五吨车刚新建成投产,也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配套,才能形成规模生产,并需要尽快扩大市场,占领市场。

在此情况下,市场环境与二汽的需求达成一致,一拍即合。二汽领导看清这种形势后,主动承担起国有大型企业的责任,从1978年开始组织力量考察了8省区80多家企业,积极倡导联合。此举不仅得到有关省、区的积极支持,也受到中央领导的赞赏。

1981年4月8日,“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成立。

在此背景下,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工作,1981年4月8日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即宣告成立。第一批签字加入联营的有杭州汽车厂、汉阳汽车制配厂、广州汽车厂、柳州汽车厂、重庆汽车厂、贵州汽车厂、云南汽车厂、乌鲁木齐汽车装配厂等8家汽车厂,被二汽人亲切地称为“老八路”。后来联营经济改革经过生产联合、经营联合、资产联合三个阶段,即人们常论的“联合三部曲”。

联营公司的成立是经济体制改革在汽车行业中的一个重大创举,是新生事物,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在所难免。

首先是认识层面,当时二汽有部分人认为:搞联营是给自己树对立面,不仅养肥别人、饿死自己,还会因质量参差不齐砸了二汽的牌子,即所谓联营“吃亏论”;联营单位也只是口头欢迎,实际上顾虑重重,怕被大企业“吃掉”,持观望态度。对此,除了二汽领导组织各部门开会讲解宣传之外,我们经湖北省有关部门审批后,创办了《东风联营通讯》(后改为《东风集团信息》),此刊物由善于沟通的苏伟东任主编,陈樵生副主任和我协助其组建信息网络。此刊物持续发行11年,出版了一百多期,在1994年被评为“全国企业集团优秀期刊”。我们还组织二汽、联营厂宣传人员就横向联营相关事宜开展培训,讲解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形势及二汽办联营的背景和根本宗旨。其中的大部分成员至今还在以微信群的方式进行沟通,在东风公司成立五十年庆典期间,常熟专用汽车厂还饱含深情地梳理了双方联合的历程,以示纪念。

其次是资源短缺问题。联营公司初具规模后,二汽的东风车在换型升级之后销售走俏,汽车底盘出现了严重紧缺的现象。已加入联营的改装厂和客车厂因无东风底盘提供,经常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严重影响企业效益。有的厂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同行业产品替代,由此也迫使该企业不得不挂两家联营企业的牌子。

对此,在时任二汽联营办主任蔡世淦和副主任陈樵生的指点下,我向当时分管联营工作的领导陈清泰、庄咸昌和孙宏俊,提交了《关于组装东风底盘的建议》。建议中提出:“发挥联合优势,内挖潜力、外觅资源,突破能力,抓住机遇、多产多销、占领市场,增加效益,改善职工福利。厂房则利用开发公司的专用底盘厂或开发公司的改装厂”。此报告很快得到总厂厂长办公会的批准和有关部门认可。厂址定在原开发公司改装厂,总厂确定由副厂长张世端负责组建,并纳入二汽生产调度系统组织生产。

不到一年的时间,底盘部件就已投入批量生产,很快解决了专用底盘短缺问题,并且二汽职工也从中获得几年分红。

其实,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的成立是我国汽车产业实行专业化大生产、大联合的伟大创举。一路走来,困难重重,问题多多,但在黄正夏、陈清泰、马跃、李惠民等历任领导的带领下,问题都被一一解决。

横向联营使二汽成为国家第一批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为二汽实现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现在看来,在联营改革为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模式转型,加速资产存量重组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改变了我国汽车工业落后的局面,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公司老领导李惠民曾指出:“二汽联营优化了产业结构,改造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格局。”

联营首先解决了二汽“大而全”的问题,其生产的整车产品自制率由85%下降到50%,从而加速了整车制造能力的提升。记得当年二汽年产10万辆5吨车时,同行业的“老大哥”还在5万辆产能上徘徊。同时,一批“全能”厂按照产品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的要求实施了技术改造,一些零部件厂成为系列化、专业化的“小巨人”。柳汽也通过专业化改造,与二汽一道跃入全国500家大型企业行列。

其次,联营使单一品种向宽系列多品种发展,东风系列产品由原来的3个基本车型发展到7个基本车型、152种变型车、65种专用底盘,共224个品种;各类专用车、乘用车11大类245种,形成了中、重、轻、特种车和客车兼有的宽系列多品种的东风汽车“家族”。

第三,二汽通过联营发挥了主导厂的优势,推动了技术进步。二汽作为集团的“技术中心”,与联营厂以多种形式进行技术转让、技术支援,以至联合开发。十年中,就开发上百个车型、上千种零部件,大大促进了成员厂的开发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原国家计委顾问、机械部长周子健在考察南充内燃机厂时非常赞赏二汽联营的成果,他欣然题词:“联营促发展,促效益”。

——在联营形式上,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紧密”、“半紧密”、“松散”三种联合形式。

——在联合方针上,坚持“四有利”,即对国家、地方、集团、成员企业都有利。为企业集团组合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得到了各方的广泛支持。

——在企业融资上,率先提出了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合资组成非银行性的财务公司,并得到人民银行的批准,为解决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企业的融资问题迈出了关键一步。

正如时任国家资产管理局局长罗元明在东风汽车集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会上所言:二汽联营的成功,集中到一点,即走出了一条企业集团化经营道路。

( 责任编辑:张黎黎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