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十堰名人馆|著名画家张军:十堰是我的第二故乡

时间:2022-01-19 08:26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 文/记者 冰客 图/记者 张建波

艺术档案:

张军,1950年出生于南京。当代山水画家,师从周韶华先生,后就读湖北美术学院。曾任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武汉市文史馆馆员。在十堰工作和生活30年,曾任十堰市美协主席、武当画院院长,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有部分作品获奖。《除夕图》参加六届全国美展评为优秀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7年随湖北省美术家代表团访问美国,作品获旧金山文化贡献奖。

张军曾参加过武汉国际水墨画节,第二、三、四届山水画展并获两次铜奖;曾参加过中国山水画名家邀请展、第十一届新人新作展、跨世纪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山水画大展,系《三峡史诗》巨幅通景画九位创作者之一。

张军曾在十堰度过了30年青春岁月,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十堰。1月3日上午,他将自己精心创作的120幅中国画捐赠给了十堰,以表达他对十堰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感恩之情。记者趁张军回十堰举行捐赠仪式时,邀请他做客《晚报名人馆》。

张军捐赠的作品《溪山清远图》。

《新华日报》编辑回信给了他莫大的鼓励

1950年1月,张军出生于南京一个城市平民家庭。爷爷爱好绘画,从事中医,父亲是一名工人。张军耳濡目染,从少年时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张军生活在这座有着金陵古风、秦淮烟雨的城市,从小便感受了浓郁的江南文化。他家附近曾经居住过像徐悲鸿、傅抱石这样的艺术大师,与家毗邻的还有江苏省国画院和许多国营装裱店,以及像“十竹斋”这样的百年书画老店,经常展出全国及江苏省书画名家字画,这样的艺术氛围对他影响很大。他常常在上学或放学途中到“十竹斋”这些书画老店看画,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已埋下了艺术的种子,长大后要当一名画家。

他的姑妈是一位老师,在姑妈家居住的那段时间,接触了《少年文艺》《儿童时代》等刊物,还看了很多小人书,他经常临摹。

1968年,他下放农村,当了一名知识青年。在农村,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时常拿起画笔坚持在田间地头作画。他画了一幅反映知识青年劳动形象的绘画,寄给了《新华日报》。没过多久,他收到编辑的来信,编辑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不足。“画作虽然没有被采用,但是编辑的亲笔回信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从此也更坚定了要从事绘画创作的信心。”回忆当初走上绘画创作之路,张军记忆犹新。

张军捐赠的作品《云山清远》。

师从艺术大家周韶华

1970年初,张军随着支援“三线”建设的哥哥来到十堰,招工进了“102”,在工厂当了一名工人。由于他出色的绘画技能,便在厂内承担起办黑板报的工作。在厂里,他还组织业余作者举办培训班,坚持创作。

办培训班,就要请辅导老师。当时恰逢著名画家周韶华下放郧阳地区锻炼,担任郧阳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教卫党委书记。因工作和共同爱好美术的原因,张军结识了周韶华,常邀请他到厂里进行指导。

一次,市文化馆(后更名为市群众艺术馆,下同)举办画展,当时因为“102”正在十堰建设“二汽”(现东风公司),到处都是开山建设的现场,张军便画了一幅推土机开山的绘画参展,被前来参观的周韶华先生看到,对这幅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张军就拜周韶华为师,经常拿画去请教,聆听他的教诲。师从周韶华后,张军致力于传统山水画的学习。经过名师悉心指点,加上他勤奋学习,他的美术创作和审美艺术理论水平提升很快。

1974年,市文化馆举办展览,张军参展的四幅漫画得到了时任市委书记的认可,当时正值市文化馆缺人,他便被调入市文化馆,专业从事美术创作工作。

张军捐赠的作品《春泉鸣壑》。

《除夕图》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奖一鸣惊人

“调入文化馆后,画画就成了我的工作,可以经常外出采风,为我的绘画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张军感慨道。

在市文化馆,张军一有时间就深入鄂西北各县市,到武当山、神农架、汉水沿岸等地采风创作。他的足迹遍布十堰山山水水,深切感受到秦巴山川既有南方的秀美,又有北方的壮丽,可以将南北派别有机融合起来。

1977年和1981年,他还先后两次参加了省里举办的美术培训班,趁此机会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

这期间,张军创作的《除夕图》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被评为优秀作品,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艺术大师黄永玉曾在1985年1月4日的《人民日报》发文高度评价他的作品:“张军《除夕图》中的高岭与雪,那一派寒冷中的生活温暖,人的力量,开辟了一个新的意境,在空间纵深关系上,处理得那么独到,难怪许多同志都在谈论这张篇幅不大的作品。”

“作品第一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好评,在全国画坛一鸣惊人,我当时心情非常激动,这对我鼓励也很大,激励我坚持艺术创作之路。”张军回忆道。

几年后,张军考入湖北美术学院。在湖北美院学习期间,他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傅抱石、陆俨少、宋文治、周韶华等大家的山水特点,心境与眼界大开,深得中国画之精髓,形成他独有的山水画之风貌。长期工作生活在秦巴山川、武当汉水之间,张军无疑是浸润着武当汉水成长起来的著名画家。

著名国画大师周韶华在评论文章中说:“在40年中,张军不止一次奔走于武当山72峰之间,把武当山网罗于胸中,激荡于心扉,做到了可以信手拈来,泼墨成画。”

“张军与我同行几十年,言忠行笃,慎独自强。在我诸多弟子中,他是老大。”周韶华对张军如是肯定。

“张军先生用笔老辣沉畅,色彩浓烈纯练,构图疏密雅宜,深得国画‘三味’。”书画评论家康巴汉子坦言。

张军捐赠的作品《溪山春韵》。

对十堰这片土地和人民深怀感恩

2000年,张军离开了十堰,调入省美术院美术馆。1970年初从江苏南京来到十堰,到2000年调入省城武汉,张军在十堰整整生活和工作了30年,在十堰期间曾担任十堰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武当画院院长,他的创作和艺术成就都来源于十堰这片土地和人民。

调入省城后,张军曾任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市文史馆馆员。其创作成就也越来越大,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有部分作品获奖。他与李文信、秦剑铭、陆一飞、施江城等九位画家合作的巨幅通景山水画《三峡史诗》,一经问世,便好评如潮。

无论张军取得多大的艺术成就,他对十堰这片土地和人民都深深怀念,并充满感激。在他调入省城之后,还经常回到十堰居住度假和采风创作,将十堰视为他艺术创作的生活基地。“我所有艺术积淀都是在十堰积累起来的,创作的山水画都是秦巴山区的自然山水,十堰是我的第二故乡。”张军饱含深情地说。因此,张军决定将自己一生中精心创作的中国画精品捐赠给第二故乡十堰,以此表达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感激之情。

在1月3日举行的捐赠仪式上,张军回忆了在十堰工作和生活的30年美好时光,他满怀深情地说:“我有30年时光是在十堰度过的,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就留在十堰,因此我对十堰这片土地和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我的艺术成就来自于这片土地和人民,这片土地的山山水水都融入在我艺术的生命里,我要感谢这片土地和人民对我的培养,一位好的艺术家应该将自己的作品贡献给国家,所以我选取最喜欢也最舍不得和一些获奖入展的中国画作品捐赠给十堰,以此表达对这片土地和人民培养的感激之情。”

市博物馆选取了部分张军先生捐赠的中国画作品,在市博物馆三楼展厅设立“张军美术馆”。“张军美术馆”展出了反映张军采风创作及人生足迹的照片,以及著名国画大师周韶华和评论家们对张军画作的评论文章。在展出的张军捐赠的作品中,有《三峡史诗》《鄂西所见》《溪山清远图》《春泉鸣壑》《溪山春韵》《云山清远》《寻幽云深处》等精品。

( 责任编辑:徐蕊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