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13岁花季女孩不幸确诊急性脊髓炎 太和PICU系统治疗让她脱离危险

时间:2021-03-12 08:38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彬彬在PICU救治画面

秦楚网-十堰头条讯(十堰晚报)记者 曾雨 通讯员 钟泽宇 报道:从右上肢无力到全身四肢瘫痪,一天内,13岁的彬彬(化名)病情急转直下,后经太和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诊断,她患的是急性脊髓炎。40多天来,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与照护下,彬彬的病情逐步恢复。今日,彬彬将转至太和医院康复院区接受康复训练。

一天内四肢瘫痪 确诊为急性脊髓炎

彬彬是竹山县人,13岁的她正上初中一年级。

1月29日早上,彬彬准备刷牙时,右手突然不听使唤,牙刷落在地上。她蹲下试图去捡,但右上肢一点力气也没有。没多久,胳膊也没劲了。随后,她出现双腿无力的情况,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到当天下午,彬彬的四肢无力加重,头部也垂下来无法抬起。同时,彬彬还出现呼吸困难、无法排尿等症状。

家人急忙带着彬彬赶往县医院检查。在当地医院紧急做了导尿,初步检查处理后,病情并无好转。第二天,家人带着彬彬赶往太和医院求助。

“彬彬入院时,神志意识清楚,但精神很差,四肢无力,只能躺卧。”太和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副主任杨子江介绍,对彬彬的肌力进行评估,发现她的左上肢、双下肢的肌力都仅为1级。“这属于很低级别,肌肉可以收缩,但肢体无法活动。”杨子江说,彬彬右上肢肌力为3级,且病情仍在加重。

结合肢体瘫痪、脖子不能弯曲、颈抵抗三横指等症状,医生高度怀疑彬彬为中枢神经病变。通过腰椎穿刺行脑脊液检查、大脑和脊髓核磁共振,以及肌电图、查血化验等综合检查,彬彬确诊为急性脊髓炎。“一天之内四肢瘫痪,病情进展如此之快,工作近20年来头一回见。”杨子江感慨。

太和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主任齐旭升介绍,急性脊髓炎是脊髓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其起病快,发病后可引起双侧完全对称性或非对称性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轻者肢体无力,感觉减退,重者全身瘫痪。

查询病史得知,患儿病发前两周曾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很可能由此引发免疫机制反应,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尽管感冒不重,但刺激到人体免疫系统,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如爆发性心肌炎、急性脊髓炎等。”

出院前的合影

入院治疗3周后 病情开始逐步好转

在入院时,彬彬已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症状,为此,儿童重症监护室及时采用无创呼吸机支持。后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加重,又改为有创呼吸机支持。

明确诊断后,在齐旭升的指导下,杨子江带领科室成员,对彬彬展开系统治疗。“通过三次血浆置换治疗,将其血液中的有害抗体成分清除。”杨子江介绍,同时给予激素冲击、丙种球蛋白输注等治疗,调节免疫反应。针对营养不良,联络营养科及时调整营养方案,改善营养状况。

彬彬入院时,臀部已经出现了压疮,科室护理人员精心护理,每天多次清洁、烘干、涂药,压疮很快得以消除。

据介绍,彬彬入院治疗3周后,病情开始逐步好转。“首先表现在可以尝试短暂的撤掉呼吸机了。”杨子江说,治疗期间,他们也在对彬彬进行呼吸锻炼,帮助她早日脱离呼吸机。到3月7日,彬彬完全脱离呼吸机,进行自主呼吸。

“目前,彬彬双侧胳膊都能抬起,右手可以写字,还能自己吃饭了。双上肢、右下肢的肌力已经恢复到4级,左下肢肌力为2级。”杨子江表示,核磁共振显示,其脊髓病变范围较此前缩小,已经脱离了危险。下一步,将在康复院区对肌肉、关节、心肺功能等进行康复训练。

写信感谢医护:“我出院了,会想念你们的”

在彬彬住院的40多天里,护理人员似姐姐般,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护。

“气管切开后,彬彬不能说话,我们都是主动询问需求,并通过她的点头、摇头来判断。手指稍微有力量后,还专门给她配备了摇铃,有事她就摇一下。”儿童重症监护室护士长赵晓云说,无论是哪名护士值班,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看望彬彬,观察她有无不适,及时处理。

“时间一长,彬彬的一个眼神,我们就知道她想要什么。”护士常金燕说,后来,彬彬能提笔写字了,便将需求和想法写在纸上,供护士们了解。比如想喝水了,她会写上“喝水”二字,当班护士便取水给她喝。

春节期间,彬彬住院不能回家,值班护士陪着她一起跨年,并给她准备了玩具等新年礼物。

3月9日,彬彬从护士口中得知自己即将转到康复院区治疗,她很不舍。拿起纸笔给医生护士们写了一封信:“谢谢你们这一个多月的细心照料,我在病房每天看你们好辛苦,我出院了,会想你们的。”

( 责任编辑:刘箫君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