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太和医院急诊医学科:彰显人文情怀 厚植医者内涵

时间:2022-09-13 11:07    来源:秦楚网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十堰头条讯 记者 曾雨 通讯员 张正梁 报道:“时间来不及了,我来背老人下楼!”8月21日,太和医院急诊医学科接到120指令后紧急出诊,在得知93岁高龄患者系急性脑梗突发后,面对狭窄的楼道,出诊医生张恒挺身而出,争分夺秒,背着老人下楼。这一彰显医者情怀的事迹很快被各大媒体报道,院前急救背患者下楼,是急诊医学科医护日常工作的缩影,更彰显着急诊人不怕难、肯吃苦,一心为患者的人文关怀。

“我来背老人下楼” 彰显医者初心

8月21日凌晨5时48分,急促的120警铃声在十堰市急救中心调度台响起:金九超市旁一位93岁高龄老人,突发口角歪斜、言语不利、肢体活动障碍,病情危急,家属呼救120。

到达现场后,出诊医生张恒很快诊断老人可能出现脑血管意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接到医院救治。然而,老人家住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楼梯道又狭窄、陡峭,无法抬担架搬运病人。陪伴老人的儿女也都年过七旬,难以帮助转运。

“时间来不及了,我来背老人下楼!”张恒在老人家客厅自告奋勇将其背起。一边让老人身体紧紧贴附在背上、双手牢牢托举她的双腿防止坠落,另一方面要保证她的头部偏向一侧,以防误吸呕吐。还有,下楼速度不能太快,张恒不断提醒患者随行的2名子女慢一点,看准台阶……张恒汗流浃背的将三名老人接上救护车。

院前急救背患者下楼,是急诊医学科医护日常工作的缩影,更彰显着急诊人不怕难、肯吃苦,一心为患者的人文关怀。

太和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方志成介绍,急诊人群有特殊性,以老龄、高龄居多,特别是孤寡、独居老人,儿童、三无人员、慢性病人(血液病、透析、肿瘤),其病情错综复杂,骤然发病、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经济花费巨大,预后差,家属担心多、又紧张、常焦虑。患者就医需求高与自身对疾病严重性认知水平低相矛盾,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现象层出不穷。因而,从院内到院外,从医疗到护理,从诊疗到生活,从门诊到病房,从业务到咨询,人文关怀都不可或缺。

“不仅业务知识面要广,更要做个有人文情怀的温度医生。”方志成说,科室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以人文情怀为出发点,工作上一颗公益心,医学诊疗要善;专业上一颗钻研心,业务知识要广;品质上一颗普爱心,关爱病人要暖。

今年疫情期间,太和医院党委书记罗杰,院长唐以军先后五次莅临急诊医学科,明确要求科室任何时候保证出诊,尽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开辟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尤其是高危、高龄危重病人,一定要保证及时救治。

人文关怀为主线 大力开展急诊急救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的话时常萦绕在耳旁,体现了人文情怀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太和医院急诊医学科积极响应急诊医学学科发展要求,将急诊急救关口前移。但这并非易事。“我们要面对救援现场的恶劣环境、技术操作上受病情制约等严峻考验。”方志成介绍,事不避难的坚韧之心,练就炉火纯青的专业技术,急诊医学科不受时空限制,将“急诊科”前移至发病现场。

同时,综合急诊与专科急诊相机联动,快捷、精准、高效挽救生命,炼就了一批身怀绝世武功,又有浓浓人文情怀、敢战能胜的急诊高手。

2021年7月31日,急诊医学科接到陕西旬阳一位颈部钢筋贯穿伤患者的紧急呼救电话,立刻安排专人了解具体病情,提前组织会诊,创伤骨科、耳鼻喉科、麻醉科、急诊医学科专家一同讨论手术治疗方案。同时,急诊医学科立即备血,做好病人分流,调派人力资源,准备手术用品,开辟绿色通道……

22时20分,患者到达急诊医学科,因伤在颈部,不能平卧,体位摆放成了进门 “拦路虎”。护士毫不犹豫用双手托住患者背部,协助其端坐卧位,保证有效呼吸,并在耳旁安慰:“到医院了,别怕,有我们在。”患者紧绷的眉头渐渐松开。

消防人员切割钢筋,医护合力控制住外露部分,以防震动加剧疼痛。多学科专家会诊决定要手术拔出钢筋,术前建立气道是燃眉之急,然而人在抢救室,无法转运,且钢筋刺入,张口受限、颈部局部大血肿,常规气管插管无法落实,麻醉也不能过深,诸多不利因素限制救治……

考虑到患者手术的迫切性,急诊医学科一马当先,敢当重任,曾桓超医生沉着冷静,5分钟完成紧急床旁气管切开,随后直接送到手术室,展现精湛技术。在实施人工气道建立过程中,充分细致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为诊疗决策的落实奠定基础。

磁性护理为依托 丰富人文关怀内涵

2021年12月7日晚,急诊医学科抢救室送来一位尿毒症、高钾血症的患者。该患者来自四川,下火车后人突发昏迷。

科室积极救治患者的同时,随行的1岁孩童哭闹不停……科室高年资护士蔡兰兰见状,立即把手头上的工作交接给其他护士,全身心的投入到照看小孩的工作中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幕无比温馨的画面:身着白衣的天使,满脸浓浓爱意,目不转睛地哄着怀里的孩子入睡,时不时把孩子的贴身衣物拉紧些,并提醒其他家属交谈尽量小声些……

看着孩子时不时抿着的小嘴唇,不哭不闹地安详入睡,每个人心里都泛起阵阵暖意!

仁慈的眼神,善良之光的笼罩,正诠释着一段铭言:“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护理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

患者来医院,不仅要治愈疾病,心灵也得到了治愈。当护士抱起孩子的那一刻,磁性护理做到了;面对无法照料小孩的患者,护士总是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去帮助,磁性护理做到了;听到患者焦急地询问病情,总是可以听到暖人心田的安慰,磁性护理做到了。

在磁性护理的文化熏陶下,太和护士从细处做起、从点滴入手,用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的护理方法对急危重症患者开展救治,除了日常医疗护理,更多是从生活细节流露浓浓人文情怀。

优环境提素质 改进人文关怀措施

针对人文化关怀,急诊医学科不断优化就医环境,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持续改进人文化关怀措施。

医院非常重视人人文关怀,今年每隔半月开展一次名家讲坛,邀请资深教授张群林专门讲述医患沟通,教会临床医生体会病人躯体痛苦,引导医务人员要进行人文化关怀。

急诊医学科开展电话随访,关注病人就医感受,对服务质量进行整改,医务人员接受服务礼仪培训,让患者感受更亲切。积极改善就医环境,在门口装大灯,增加光亮,避免夜间就诊的患者发生跌倒,走廊、输液大厅座椅更换坐垫、设立卧位输液区、方便病人。在科室附近设立急诊CT、DR,优化就医流程,让患者少走路、不等候、来院即诊疗、进门即救治;设计制作床旁悬挂式便民袋,可放置纸巾、薄膜手套等常用物品,方便危重患者取用,提升急危重症患者就医感受;推进“七巧板”特色人文关怀健康宣教,利用宣传册、优护平台、录制视频音频等方法,对患者加强宣教;改进精准沟通宣传板,增加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更多内容和项目。

人文化工作需要不断推动与发展。科室经常邀请湖北医药学院医学伦理学教研室教授莅临急诊医学科开展讲课、讲座、学术交流,开展叙事医学指导,对临床开展科研工作进行人文伦理审查。每年科室积极申报人文社科教研项目,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挖掘、深化人文化内涵,改进、完善人文化关怀措施。

医路之行,须秉承新时代追梦人的初心,既有对医学精神的追求与崇尚,又有人文情怀的涵养与修为,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坚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提升自身素质,融洽医患关系,医患鱼水一家亲,共同构筑人类医疗文明的大厦。

( 责任编辑:刘箫君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