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太和医院“骨科巧匠”赵猛:精医道重学术 引领地区骨科专业发展

时间:2019-09-24 08:26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赵猛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曾雨 特约记者 王玮 报道: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分会常委、中国骨与关节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委、AO国际内固定学会湖北分会副主席、湖北省创伤外科副主委……像这样的行业重要头衔,赵猛身兼上十个。他是太和医院骨科四病区主任医师,在骨外科从医34载,精通各种复杂骨折的规范治疗、皮瓣移植、大血管损伤、骨关节感染等疾病,帮助众多患者伤而不残,尽早实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精医道 皮瓣移植术名扬省内外

54岁的赵猛是太和医院骨科四病区主任医师。198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进入太和医院。在外科轮转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又因出色表现分配在了骨外科,一干就是31年。

“那时医院的骨科技术已经在省内比较靠前,起点比较高。”赵猛说,他借助骨科平台,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但工作几年后,他感到经验上的局限性,尤其是1990年左右,因交通事故引发的大面积骨外露,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当时,这在全国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意识到瓶颈,赵猛选择迎难而上。1992年,赵猛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外科进修一年,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知名整形美容及显微外科专家、我国现代整形外科奠基人张涤生教授的得意弟子。

回来后,赵猛为骨外科带来了多项技术,其中,皮瓣移植相关手术的开展,解决了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难题。

近日,在太和医院骨科四病区的一间病房,47岁的刘女士终于松了一口气。就在几天前,赵猛彻底切除了困扰她35年的脚跟部肿瘤,还通过皮瓣移植术解决了骨外露问题。

类似皮瓣移植手术,太和医院骨科四病区每年要开展几十台。20多年间,已积累成百上千个皮瓣移植病例,多达全身几十个部位。到如今,这项技术已经成为骨四病区的特色之一,不仅全省领先,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一项“T型动脉蒂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术” 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奖。

重学术 引领地区骨科医学发展

除了皮瓣移植,血管神经损伤的修复也是他的强项,已是业内权威,病例数也居国内前列。

2008年8月,郧阳区杨溪铺镇村民符某在给牛喂草时,不慎被牛角狠狠顶了左腿根部,顿时大腿鲜血直往外冒,大腿根部静脉、动脉被挑断,且裸露在外。乡镇卫生院接诊后,当即向赵猛求助。经赵猛等专家3个小时的紧张抢救,病人脱离生命危险,被挑断的经脉、动脉也被完全接好。

“以前大血管损伤会出现漏诊、误诊,这是非常要命的。”赵猛说,骨头损伤、皮肤很容易被发现,但不容易发现的血管损伤出现误诊或漏诊后,病患可能就要面临截肢。

从1997年左右开始,赵猛开始从事隐匿性大血管损伤的培训工作,起初针对整个十堰地区的骨科主任、骨干医生,后来延伸到急诊科、胸外、脑外科医生,再后来扩展到十堰周边地区,有助于尽早发现,尽快治疗,避免患者截肢等更为严重的后果。

丰富的临床医疗实践与西方发达国家医学界的交流对话,为赵猛提供了丰厚的理论素养和发展潜力,使他走在了学术前列。一个人进步不如大家一起进步,在自身技术居行业前沿的同时,赵猛心系地区行业发展,积极做好传帮带,使得十堰地区的骨外科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针对大血管损伤漏诊、误诊,2008年,赵猛牵头成立了鄂西北及毗邻地区大血管损伤救治联盟,推动地区大血管损伤救治能力;针对骨折治疗的不规范弊端,2016年,赵猛又引进国际内固定学会骨折标准化治疗培训班,有效提升十堰地区骨折标准化治疗。

2018年底,业内翘首以盼的十堰市骨科学会也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成立,为十堰地区骨科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平台。赵猛作为学会首届主任委员,将继续带领十堰骨科同行不断取得新成绩,更好地造福鄂西北患者。

( 责任编辑:刘箫君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