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董诗语兴奋地在家欢呼,高中三年的努力终于不负所望。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杨天娇 实习生 代琳源 图/记者 吕世银
学生档案:董诗语,18岁,郧阳区二中毕业,高考理科成绩519分,已被武汉纺织大学录取。
母亲体弱没有工作,家里还有上学的弟弟妹妹、残疾的爷爷和智障的叔叔,一家7口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的父亲身上。而两年前,这唯一的家庭支柱还被查出癌症,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董诗语,欢喜之余却为凑不齐学费而发愁。
实地踏访
照顾弟妹分担家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7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郧阳区城关镇徐家堰菜园村五组,蜿蜒的村路尽头,一栋三层的老旧砖房便是董诗语的家。客厅里是老旧的吊扇,装修废料制成的茶几,房间里除了床、桌子和柜子,再无其他东西。
董诗语和父母、弟弟妹妹、爷爷及叔叔住在一起,一家7口的基本生计全靠父亲一人,原本生活就比较拮据,两年前,父亲被查出恶性肿瘤,动了手术,术后化疗,高昂的医药费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出院后,父亲无法从事高强度工作,只能在一家仓库做管理员,依靠2000余元的工资,养活一家人。政府部门鉴于她家的实际情况,给她的爷爷和叔叔办理了低保,每人每月领300元的低保金。
董诗语很清楚家里的条件,从小她没有要过玩具,空闲时间多是照顾弟弟妹妹,她身上穿的衣服全是邻居赠送的旧衣服。上中学时,董诗语已经开始洗衣做饭,帮大人操持家务。不忍心看着患癌的父亲独自支撑一家7口,她学习更加自觉,她想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未来能够改变家庭的现状。
如愿考取大学的她,选择了材料学专业,而她原本打算学机电工程,她不是不知道机电工程专业有更好的前景,但同样的录取分数线,两者每年学费却相差1000多元,她考虑了再三,还是忍痛割爱选择了前者。
高考后的这段日子,她知道一家人在为她的学费发愁。懂事的她,自觉地承担起家务活,耐心辅导弟弟妹妹做功课,不让父母再为其他的事烦心。
励志故事
一天吃两顿,生活费全靠奖学金
3年前,中考结束后,董诗语考上了郧阳区二中,高中3年,她从未偷懒,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背书,晚上熄灯后还在床上看书。
老师得知董诗语的家庭情况后,在班上组织了两次捐款,拿到捐款后,董诗语泪流满面。学校对每次考试综合成绩第一名、单科成绩第一名设置奖励。董诗语每个月都能拿到“奖学金”,加起来200多元,相当于她一个月的生活费。
每周董诗语回家一次,母亲问她还有没有钱时,董诗语总说有。董诗语说,她在学校,有时一天只吃两顿饭,花7元钱左右,饿了就喝水充饥。“我的水杯容量特别大,有700毫升,喝一大杯就不饿了。”
老师和同学被她的吃苦精神打动,都很关心她。化学老师借着奖励的由头塞给她200元,让她补一补;数学老师也在高考前给了她一张饭卡,让她吃好点;同学们会在晚饭时间给她带上一个饼;食堂的阿姨总会给她多打一个荤菜,遇到好吃的总会给她加点分量。
“大家对我的好,我会记一辈子。”说着说着,董诗语眼泪掉了下来。
真情对话
感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记者:在你拿到同学们的捐款后,你有什么感想?
董诗语:班里两次为我捐款,我都事先不知道,当拿到捐款,我百感交集,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同学们都是把自己的生活费节省出来给我的,有的甚至一次捐出50元,我打从内心里感激。
记者:一天只吃两顿饭,你不饿吗?
董诗语:每天晚上都饿,可是我不好意思再问家里要钱。平时多喝点水就好了,有时花1元钱买个饼也能充饥。
记者手记
不忍看着患癌的父亲独自支撑一家7口,董诗语小小年纪就想从父亲手上接过家庭的重担。在采访中,董诗语提到最多的就是感恩。对父母,对学校老师还有帮助过她的同学。心怀感恩、明理懂事,她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能改变命运,
如果你想帮助坚强女孩董诗语,可直接与她联系,电话:19871360959;或与记者杨天娇联系,电话:1870270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