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 (十堰日报) 记者 周亚晖 特约记者 叶相成 通讯员 龚桦 报道:“开闸放水!”10月31日,竹山县潘口水库取水泵船并网供水,标志着竹山县郭家山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交通穿越问题全面完成整改任务,比要求完成整改时间提前了两个月。
记者了解到,竹山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郭家山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存在交通穿越等问题,有较大安全隐患,受到生态环境部、省政府、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重点督办,要求竹山县今年12月底前完成整改销号任务。
“不管困难有多大、任务有多重,必须按时完成整改工作。”对此,竹山县委县政府态度坚决,明确分管领导牵头,县住建、环保、财政、交通、发改、供水、供电等部门合力攻坚。
如何破解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交通穿越问题?竹山县委县政府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教授多次实地调研,对水源地水量水质、管理风险和可行性方案等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聘请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制订竹山县集中式饮用水源新建工程方案。
经过多轮研究论证、专家评审,最终决定将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上移14公里,在潘口水库取水。
取水口上移14公里,这就意味着要新建14公里以上的输水管道,另外需加设取水泵船1艘,建设概算投资1.2亿元。作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筹措资金是一大难题。为确保饮用水源地取水口迁建工程顺利实施,竹山县财政、住建等部门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向农发行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难题。
该工程累计建设输水管道16.4公里。在取水泵船组装时,取水口现场不具备组装施工条件,该县党员干部组织施工人员将泵船各分体运至取水口上游20公里的上庸镇进行焊接组装。今年干旱少雨,致使潘口水库水位下降,逼近死水位,取水泵船安装又成了一大难题。经周全考虑,最终通过浇筑钢筋混凝土龙门架,运用定向滑轮组和手拉葫芦配合钢丝绳,将重达23吨的取水泵船摇臂栈桥从335米高程的水库库面人工牵引至360米高程的库岸山体支墩上,从而完成关键部位安装,确保工程快速完工。
“看,那是我们新建的取水泵船。”站在潘口水库码头,竹山县政府党组成员、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刘集华指着千米外水面上的一条浮船介绍说,“水经过取水泵船提升至地形标高最高点后,在重力作用下,自流至竹山县城,以减少输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