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三周年:同饮一江水 共筑中国梦

时间:2017-12-13 17:28    来源:河南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汤阴县三位老人为丹江水点赞 余培松 摄

淅川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水质 余培松 摄

郑州市中原西路总干渠生态带

一渠通京华,三载清波佳。城邑添新韵,丹水润万家。

2014年12月12日,一代伟人的雄奇构想终于变为现实,亘古南流的丹江水开启了北送京津的新征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三年来,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困局,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日渐显现,在广袤大地书写着一部彪炳史册的治水新史诗。

效益算算有哪些

截至12月1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输水107.77亿立方米,其中向我省供水40.45亿立方米。我省受益人口为1800万。

按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河南受水区包括南阳、漯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周口11个省辖市及邓州市、滑县2个省直管县(市),去年年底已实现了规划受水区通水全覆盖。

人类自古逐水而居,但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我省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郑州市过去水源短缺,碰到夏季用水高峰,半夜起来接水是许多市民的痛苦记忆。

丹江水北送后,有效破解了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与水资源不匹配的难题,增强了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改善了群众用水状况,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

同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效益也日益显现,助力美丽河南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为各受水区压采地下水提供了条件。目前,全省沿线14座城市地下水明显回升,浅层地下水平均升幅1.14米,中深层地下水平均升幅1.88米。用上丹江水后,许多地区原来的供水水源被置换出来,用于水生态文明建设,许昌等城市呈现出水清河畅美景。

除了向城镇供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还向我省实施生态补水。今年秋季,丹江口水库水位创下新高,9月底到11月中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我省生态补水2.96亿立方米,在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同时,有效改善了河湖城镇的水生态环境。

水质为何这么好

我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是中原做出的庄严承诺。多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克难攻坚,一场水质保卫战在中原大地轰轰烈烈开展。

为保护好丹江口水库一库清水,国家实施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目前,我省181个项目已顺利完工并投入运行,丹江口库区森林覆盖率达53.2%。在国家六部委联合考核中我省连续四年名列库区三省第一名。

在丹江口水源区,我省划定水源保护区1595平方公里,加强工业点源污染治理,2003年以来累计关停并转污染企业1000多家。控制面源污染,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深入开展环保执法检查,拆除库区内5万多个养殖网箱,关闭、取缔或搬迁禁养区、限养区养殖户600余家。

总干渠在我省纵贯731公里,沿线许多地区人口稠密,存在污染风险。

我省总干渠两侧划定水源保护区3054平方公里,为水质保护奠定了基础。严格总干渠两侧保护区内项目审批,各级南水北调系统共受理新建扩建项目1100余个,其中因存在污染风险否决了700余个。

总干渠两岸生态带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建设面积约19.28万亩,近680公里,约占总任务的九成,郁郁葱葱的生态带成为守护丹江水的绿色屏障。

通水三年来,丹江水水质如今长期稳定在Ⅱ类标准,许多指标已达到Ⅰ类标准,沿线一些受水区水质差的状况大为改善。

丹江水如何进万家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好似一条大动脉,将丹江水源源不断输送北方。丹江水从总干渠到千家万户,还需要经过配套工程。配套工程管网在全省总长约1000公里。

实现南水北调的工程效益,必须确保工程平稳运行。通水之后,我省及时将工作重点转向运行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我省去年出台了《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办法》。2017年以来,又制定多项制度办法,工程运行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

《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省南水北调办及时启动了行政执法工作。成立了河南省南水北调水政监察支队,各级南水北调办水政监察队伍建设逐步推进。严格执法,切实维护我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设施安全和供水安全。

省南水北调办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全省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例会,通报上月水量调度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此外,我省还招标选择了一支实力强、有经验的专业队伍,承担全省配套工程维修养护任务。强化监管,建立两支巡查队伍,不定期开展飞检。为防控断水风险,我省切实加强南水北调工程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应急机制。

在种种制度方法的保障下,通水以来,我省工程持续平稳运行,丹江水向着一座座城镇日夜流淌。

党的十九大强调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丹水汤汤,长渠逶迤,在未来的岁月里,这条新水脉将发挥出更加显著的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水资源支撑。(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薛雅琳)

( 责任编辑:沈进虎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