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信息共享和产业创新。“我们将认真落实《关于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推动经济稳健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鼓励支持重点企业搭建专业化平台,提供特色化服务,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以数字技术提升实体经济的发展韧性与创新能力。”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十堰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瑛表示。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叶楚榕
三大产业生态圈蓄势待发
问:当前我市数字技术主要对哪几大类实体经济有显著提升、赋能作用?
陈瑛:目前我市三大产业生态圈正蓄势待发。一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成为主攻方向。市政府多次开展基于十堰经开区开展的智能网联“车、路、网”协同的工作方案研究。大力支持东风商用车公司建成完好率中心,率先在危化品车、高端物流车上搭载车载视觉、雷达等感知系统,并批量生产销售,监控车辆达到45万辆,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新车装配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全域智慧文旅产业实现新成效。市文旅体投集团搭建“1+4369”十堰智慧文旅平台,与10家平台公司、4家通信运营商、7家银行在互联网整合营销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上线“十堰智慧文旅平台——游仙儿”,以精准的小场景应用矩阵为切口,满足“食住行游购娱”需求。武当山管委会牵头,正在谋划建设“武当山智慧旅游运行中心”,以数字化、智慧化赋能武当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数字生态产业形成新规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华为、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头部企业抢滩十堰数字产业市场,四大通信运营商以多种方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在本土也形成一批围绕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互联网企业。如工业大数据中心、亿脉科技、寸宇、玖偲创客、十团网、小蜜蜂电商等。成立了十堰智慧城市建设产业联盟、十堰市数字产业联盟、十堰数字经济研究院。
打造装备制造新型产业生态圈
问:我市将从哪些方面支持装备制造业?
陈瑛:十堰将推动全市装备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形成“十堰智造”品牌,打造区域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样板。大力支持机器人柔性化焊接工作站、汽车总装输送线、智能型感应热处理生产线等研发和制造。引进和培育一批数字化制造优势企业,积极引导相关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数字制造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配套支撑能力和制造业融合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数字制造两化融合示范和工业互联网示范落地。持续推进落实省“万企上云”工程,做好上云企业培训和奖补资金发放。着力打造更具活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加快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业向全省、全国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将重点支持企业充分利用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集成,打造新型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形成生产单元广泛连接、信息(IT)运营(OT)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充分利用、创新应用高效赋能的先进工厂,对获省级认定的5G全连接工厂,每个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总部(含研发总部和区域总部)新落户的全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等数字龙头企业,按上限标准落实当地招商引资政策。对新引进的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数字经济类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各县(市、区)按照“一企一策”方式给予产业用地、专项激励政策。
推动十堰智慧城市2.0版本建设
问:下一步,十堰智慧城市将如何建设?
陈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三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已经形成云(武当云存储和计算支撑)、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数(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智(城市大脑)的基本框架,实现智慧城市从“0”到“1”的1.0版本建设目标,下一步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推动十堰智慧城市2.0版本建设。
十堰智慧城市2.0版本将进一步加深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性认识;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拉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市场主体和公众共建共享智慧城市;进一步明确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