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院群落依势建在山坡上,错落有致,鸟瞰全貌就如一座小山城。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 吴忠斌 报道:“从丹江口市石鼓镇出发,沿罗仓公路往河南方向前行10分钟,就会到达一个叫做贾寨村的地方。这是一个位于鄂豫边区山坡上的小村庄,它东临浩渺的丹江口水库,北临流水潺潺的贾寨小河,过了河便是河南省淅川县。走进贾寨村可以看到,上百年历史的古宅虽然破旧,可从那高高的悬梁、宅院的结构和面积,依旧能看出其当年恢宏的模样。
日前,记者来到贾寨村,在残垣断壁中去追寻一个古村落的血脉,在历史记忆中去聆听一个久远的故事。
历经百年风雨,贾寨那些精美的纹饰、讲究的建筑风格仍清晰可见。
贾寨村历史悠久
石鼓镇是丹江口市唯一的省级“口子镇”,因千年“石鼓关”而得名,老百姓经常说境内有“三古”:古村、古树、古井。其中,古村就是贾寨村。贾寨村位于石鼓镇东北部,鄂豫交界地区,是典型的省级“口子村”。全村区域面积30.3平方公里,现辖9个村民小组,483户1916人。
贾寨村党支部书记柯常慧告诉记者,贾寨村历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多元。
贾寨古村落史前为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范畴,贾寨村熊家庄是楚文化的发祥地,长期为自然村落,春秋时期属于楚国,秦统一全国后,一直隶属均州。清代,村落面积达数万平方米,是周边几十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常住人口千余人。
贾寨村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鄂豫两省交界处,是两省交流交往的门户和必经之路。279省道和十淅高速贯穿境内,交通便利。贾寨村与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山水相依,交叉居住,周边有大量历史人文景观。有“皇家寺庙”之称的香严寺紧邻贾寨村熊家庄,抬头即见;坐禅谷风景名胜区依偎在熊家庄东北,跨步可踏;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小太平洋”与贾寨村仅有百米之遥。
记者信步贾寨村,只见古村落轮廓、城墙、寨门遗址依稀可见。高大的寨墙上建有大量寨垛,可以安装多门火炮。房檐的雕刻、窗户的窗花木雕,样式精美。花窗有圆方之分,窗户内部有文字或格子形装饰。院落内还存有很多具有历史感的石板及石雕。
青砖黛瓦、飞檐走兽、高门大院,以及数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可以想象当年贾寨的恢弘和兴盛。
贾氏家族被誉为“江北第一家”
柯常慧说,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贾寨村住着的大都是贾姓的大地主、大土豪。贾氏先辈明末时期从河南下湾迁住贾寨,逐渐开枝散叶。到清代中期,贾家开始快速发展,清代晚期贾寨家业达到鼎盛阶段,有良田千顷、骡马成群、庄房无数,多名后人考取功名。贾寨村由此成为方圆百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贾寨的寨内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寨墙周长约2000米。寨墙外有约16米宽、5米深的沟壕,起到护城的作用。老屋建有高大的门楼、门厅。巨石砌成两丈多高的院墙,密实合缝,又长又宽。寨内房屋建筑的基础,一律为人工打凿的规整条石,用糯米汁浆砌而成,非常讲究。外观一律青砖黛瓦,屋脊装饰飞檐走兽,墙壁上多绘有福禄寿喜等字语和花木鸟兽纹饰,具有典型的鄂豫陕边区建筑风格。
寨内中心区,从东至西,分布着九进大院,多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分别命名为同心盛、同心昌、同心正、同心泰等。每进大院由3至5个四合院组成,每院均坐南朝北,由北向南,院院相连。一院一个台阶,错落有致。
每进大院中轴线上的房屋一般高大,依次为门楼、正房、后房等。九进院落之间,分布有祠堂一处、戏楼一处、茶馆一处、学堂一处、药堂两处,还有一些商铺、饭店、旅馆、粮库建筑。靠近寨墙的地方,分布着纺织、印染、粮油、肉食、蔬菜、豆腐、铁、木、竹、石等生产作坊与匠铺,以及佣人、长工和守寨民团的居所。
在清末、民国时期,尽管中国战乱百年,贾寨也经受了多次兵匪之祸,但往来客商不断,繁华异常。为了享受和安全,贾寨经常雇佣丫鬟上百人,拥有军队近千人,号称“贾团”。遇有战事,周边上万农民随时成为补充“团丁”。
据当地老人介绍,民宅群落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宅院群落依势建在西南高、东北低的半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鸟瞰全貌就如一座小山城。古建筑群颇具匠心,规模之大、布局之合理、设计之巧妙、工艺之精湛,在远离县城的深山老林中确属罕见,当时被人们誉为“江北第一家”。
2019年,历史悠久、村寨独特的贾寨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名扬均淅有原因
据碑文记载,贾氏先祖居住在湖北襄阳府均州城东抗柳山(今石鼓镇柳林村),明末清初战乱频仍,瘟疫横行,贾氏一门染上重病,几乎绝门,有幸贾应龙得以逃脱,孤身一人来到今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清泉村,被当地大户黄氏收留。黄氏念其孤身一人,人又诚实勤快就收为义子。黄氏无子,只有一女,不但长得丑,人还有点傻。守着一份大家业,眼看无人继承,黄氏有心将义子招赘为婿。贾应龙好心为黄氏二老养老送终,水到渠成得了黄氏家业。黄氏女傻人有傻福,生了良直、良弼两兄弟。贾应龙遇此幸事,重振门楣,对黄家族人感恩戴德,世代友好。
清代中期,贾家快速发展,由普通地主变为大地主,开始兼营手工业、商业,子女开始步入官场,现有的贾寨规模基本形成。清晚期贾寨家业达到鼎盛阶段,20多人考上贡生、监生、举人等功名,官至四至七品,受到皇家重视。1927年、1931年,贾寨两次被河南近万土匪攻破,多数房屋被炸毁、烧毁,开始走下坡路,人员开始流向外地或城市。
贾寨的历代主人究竟是怎样在200多年的时间内,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族变成名扬均淅两地、誉满汉江两岸的望族?贾氏后人对此进行了探究。
不断积累完善的科学治家理念是其原因之一。从贾寨正门门楣上的“元、亨、利、贞”四字和各个院落所起的名字如同心盛、同心昌、同心泰、同心茂中,不难看出,这个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即兴之作,而是几代人治家经验的高度总结。
文武兼修、农工商并举的治家方略是其第二个原因。老人们说,之前一提起贾寨,就说“西头大恭爷家重文,东头二恭爷家重武,”不管是重文还是重武,都是男女一视同仁,要求德才兼备。基于此,贾氏在清末和民国年间出了几个四品、五品的官,而且以廉洁著称。
此外,贾家后人积极接受进步思想,参加革命活动。均县江北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贾寨成立的,均县解放后第一任县长就是贾义先。
设计巧妙、纹饰精美、古香古色的贾寨村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拍照打卡。
牵住乡村旅游的“牛鼻子”
2019年,贾寨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如何发掘和保护贾寨古村落呢?
柯常慧介绍,近年来,石鼓镇高度重视贾寨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遵循生态保护利用的理念,科学编制古村落保护规划,做到贾寨古村落的原生态风貌不变,人居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统一不变,历史文化的传承不变,通过保护使贾寨古村落体现“生态宜居”“自然和谐”“文化丰富”“环境优美”的目标。
柯常慧说,当前,古村落成为新兴的旅游热点,反映了游客感受历史文化、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贾寨古村将牵住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牛鼻子”,有效对接乡村振兴,刺激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从而引导古村落保护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对贾寨古村落整体规划,建立村级博物馆、游客接待中心,保留原生态居民房。开发特色农家乐、原生态作坊、民宿休闲屋等,从古村落的保护中探索出“活”的路径,带动群众致富。
抓好特色旅游建设,把古村落开发保护融入到全域旅游发展中。立足产业优势、地理优势、交通优势及人文优势,发展摄影、写生、国学、养生、观光采摘旅游线路,推动文化产业与古村落的有机结合。以太极峡核心景区为辐射,整合贾寨古村落等旅游资源点,对接河南水路两条旅游观光线,真正让游客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