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寻访“中国传统村落”系列报道⑥房县军店镇:千年古镇故事多 一砖一瓦皆历史

时间:2022-09-15 09:38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305省道旁藏有房县“四大古镇”之一的军店镇,明清风格的民居遍布街道两侧。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韩玉砚

千里房县,车水马龙的省道旁,藏有一处历史文化气息浓厚而又喧嚣热闹的地方——该县“四大古镇”之一的军店镇。

回看这座古镇的历史,唐宋时期初具规模,明清时期商铺云集,民国时期由盛而衰……街巷青石板历经数千年风雨磨洗,庭院朱漆楼阁传承数百载历史文化。过去与现代的融合,最终让这里成为一颗鄂西北文化历史的“活化石”。

9月初正值丰收的季节,记者走进军店镇,看道路两边商铺林立,游人如织,改造后的古街焕发着新的生机。

下店子是军店古镇最重要的两条老街之一,历史悠久,建筑古香古色。

军店老街:青石铺路雕梁画栋

军店镇位于车水马龙的305省道旁。每次往返于房县、竹山两地,都会途经军店古镇,只见河边一侧山坡上,一栋飞檐翘角的古建筑十分显眼——这就是古镇最负盛名的显圣殿。

9月初,记者终于来到军店镇,一睹古镇风貌。出房县县城向西10多公里,穿过军马河大桥,便到了军店镇。这里依山傍水,处在汪家河与军马河交汇处的房山寨下,四周丘陵起伏,风景宜人。漫步河边,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水清岸绿的美景。

伫立河边,清澈的河水从远处汩汩而下,堤坝岸势顺着江水蜿蜒,两边青草依依,花海烂漫,河水串联起古桥里弄、老宅民居、街店商埠,与车声隆隆的省道深情“相牵”……

军店老街全长1200米,现存古村落建筑面积达50000余平方米,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无人机腾上高空,可见军马河穿镇而过,将军店镇分为两个部分:军马河北为下店子,军马河南为军马铺。如今,下店街和军马铺街仍是军店镇的两条主要街道。

老街上的民居多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每一块青砖黛瓦、每一处画龙雕凤历经岁月沧桑,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老街道路宽约5米,用青鱼脊石纵向砌成,石面花纹不同,排列图案各异。路面呈龟背形,既美观又便于排水。

过去,街道两旁全是民宅、店铺。随着新街的建设,这里店铺数量减少,却更显古朴幽静,成为军店镇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显圣殿是军店镇标志性建筑,依山傍水,悬崖峭壁,巍然壮观。

显圣殿:峭壁凌空殿峻巍

穿过老街,迎面就是一座依山靠岩的巍峨古刹,这便是军店镇最负盛名的显圣殿,也是当地诸多历史传说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这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乾隆年间为纪念关公而建。建筑风格仿武当山南岩,依山傍岩,神殿与岩石浑然一体,古朴巍然。这里峰岭奇峭,林木苍翠,上接云霄,下临深涧,再有几枝翠竹、几声鸟鸣,正是清修之地。

殿基临河,为岩石结构,高约30米。基石用花岗石凿成,一块重达150公斤,足可见修建工程的浩繁。古建筑36间,包括武圣宫、祖师殿、古树林、休闲林等景点,和北边的房山庙、东边的三步两道桥、西边的诸葛亮庙等景观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进入显圣殿,拾级而上,便是青苔夹路,曲径通幽。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续修楼阁,为歇山重檐三层阁,卷棚头拱,各臻其妙。正殿有150平方米,系重檐的青石雕栏,工艺精细,浮雕上刻画有哪吒闹海、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栩栩如生。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后山之巅增修“金殿”,供奉真武大帝。山上松柏揽风,别有情趣。登高四望,水光山色尽收眼底。鸟瞰神殿,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松篁交翠,高岗崎岖,使人流连忘返,超然脱俗。

“峭壁凌空殿峻巍,仙翁显圣口皆碑。能工斫鼻悬崖上,众志拿云粉水湄。缓缓飘香留胜迹,时时击磬颂清微。攀荆附石临金顶,放眼高山歌一回。”这是清朝诗人李采兰在游览显圣殿时留下的诗句。

望母楼:劝孝典故代代传

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老街,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望母楼。流传于此的典故,饱含亲情,为人津津乐道。

道光年间,长江中下游先后发生3次大洪灾,百万灾民流离失所。逃难大军中,沔阳吴府年轻妇人许氏抱着年幼的儿子吴全信,一路沿途乞讨,历经坎坷,来到鄂西北房县军店镇显圣殿旁。

母弱子幼,精疲力竭,难以继续前行,看到河边有一块石头,酷似一只蛤蟆。古人认为蛤蟆是吉祥物。许氏想这也许是个好兆头,便在蛤蟆石旁的山坡上搭了一间草棚安家栖居。

吴全信在母亲的教育下,为人慷慨耿直,积德行善。长大后,他从经营杂货店、饭铺开始,生意越做越大。母亲去世后,他不惜重金劈石开山,兴建一座三层亭式阁楼。在阁楼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慈母的墓地,因此题名“望母楼”,后人又把望母楼称为“孝母楼”和“传善楼”。

来下店子经商的客户和游客行人,都要到望母楼眺望崇德行善的吴氏母亲之墓,把吴全信当成诚信经商、孝母传善的楷模。如今,孝母美德在当地历久弥新,代代传承。

行走在军店老街上,青石铺路,黛瓦覆顶,雕梁画栋,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期。资料图片

千年古镇:由唐朝军马铺发展而来

雕梁画栋布满街头巷尾,彰显着能工巧匠的智慧;明砖清瓦马头墙,藏着说不完的故事。

唐宋时期是王室成员流放至房县的最后一个高潮期。学者罗奥在《历史学视角下湖北军店古镇的成因、演变及空间形态研究》一文中介绍,唐朝时期,因为要与都城频繁沟通,距离县城正好15公里的军马铺应运而生。这也是房县与周边乡民沟通的必经之路,久而久之便有了人气,形成集市。

明清两代是鄂西北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元末明初,政权更迭,社会动荡,“寇盗出没,岁无宁日”。房县一带依山傍水,田地优渥,可以保证农业产出,有灵庙在山上,精神生活富足,还有军兵守卫,可以保障安全。

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大批移民,特别是商业移民的到来。明末的下店子、军马铺,聚落人口增长迅速,解除封禁、减轻赋役、鼓励生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街市不断壮大。

经过康雍乾三朝盛世农业资源的广泛开发和随之而来的手工业长足进步,军店古镇同外地的商业往来日趋频繁。

特别是明末天启年间,“盐法宜通融”,私贩川盐进入湖北开始变得频繁,到清末第一次“川盐济楚”时,川盐入楚变得合法化。

于是,军店本地富户开始经营盐和土特产,外地商人开始来此收购土特产品。西乡(包括现军店镇、化龙堰、门古寺镇、上龛乡、九道乡等地)以木耳、棉花、药材为主的土特产品、手工业产品以货币和以物易物两种形式在此交易。由于人口增长,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军马铺和下店子两个集贸市场初具规模。

根据房县文史资料记载,民国初期,军店镇基本上是店连店、铺连铺,家家经商,户户摆摊。古镇商业可分为杂货、中药、饮食服务业和经济业行四大行业。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贺龙将军来房县建立革命根据地,刘运坤、任世鸿、高玉明、龙飞田、王义鉴、王守训、汪主祥都是当地挺身干革命的名人,有些人还参加了著名的红军长征。

改造后的军店老街人气十足,已成为又一网红打卡地。资料图片

古镇现状:旧貌换新颜成为网红打卡地

走在古镇上,赏古玩字画,食风味小吃,品复古茶社,逛现代酒吧……军店老街俨然成为我市又一处网红打卡地,传统文化衍生出的新业态为古镇带来新的活力。

为了保护老街历史文化遗存,改善居民居住环境,2014年底,房县县委、县政府按照“政府帮扶、居民自改、修旧如旧”的原则,启动老街改造工程。

曾经的老街上,住宅多为小天井四合院,以青砖筑墙、泥瓦盖顶,梁柱交合处皆以榫卯衔接。

为了最大限度复原民居风貌,当地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住宅的建筑材料全部物尽其用,梁柱腐朽的才用新木料代替。

经过7年改造,军店老街终于旧貌换新颜,累计修复改造古民居220户,建成老街石牌坊、百步梯、六角亭、望母楼、老街书屋、房山草堂、景观水系等重要景点20余项。同时持续加大黄酒酿造、根雕、盆景、柳编、特色小吃等非遗项目的发掘保护,开辟精品旅游路线,修复明清古街2000米,核心景区建成面积近3平方公里。

除了街道以外,军店镇还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配套建设停车场、旅游公路、景观桥、生态河堤,打造出东有外河水系、西有传统文化展示区、南有水果采摘基地、北有森林公园的特色旅游小镇。

“军店镇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开发生态观光、休闲康养、文化体验、运动康体等旅游业态,加快创建武当山、神农架之间重要旅游节点,着力打造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军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段爽表示。

地名由来:“军马铺”“下店子”合称“军店”

通常,传统村落或集镇的名字可以反映出其宗族或地理、文化信息。一般带有姓氏的村名表示其可能是血缘型聚落,“店”“铺”“集”一般表示具有商业性质的聚落,“堰”“坪”“坝”等字表示了聚落的一些地理特性。

军店是由军马铺、下店子两个村落组成,军马——军事因素、铺——服务功能;下——地理方位、店——商业性质。由军店镇名的的拆分解析,可以看出军店古镇的形成和演变有但不局限于军事、商业因素的关系。

军店古镇发展之初是唐代时期,房山西麓有官兵把守的重要隘口,房山东侧山顶有香火旺盛的房山庙,军马河渡口有朝廷设置的军马铺。而到有史料记载的民国时期,下店子、军马铺两个集镇已经相连,形容古镇街道两旁建筑绵延,整体呈现完整的带状形态。也就是说,军店古镇的形态生成是一个多中心发展的组合。

( 责任编辑:曹婧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