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虎年话虎| 武当山古代确实有虎 徐霞客在武当山下听到虎吼

时间:2022-01-30 08:32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武当山古代确实有位于武当山古神道上的“黑虎洞”。(资料图片)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朱江

虎作为十二生肖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但是,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老虎已经十分罕见。鲜为人知的是,有明确记载显示,古代的武当山地区到处活跃着老虎的身影。

徐霞客在武当山下听到虎吼

“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日方下舂,竟止坞中曹家店。”明朝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太和山日记·湖广襄阳府均州》记载,他游历武当山是在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农历三月十一踏入湖北均州地界的。此时是桃花、李花竞相开放的季节,只见山花盛开在道路两旁,景色幽艳。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溪流两岸的一块块稻田鳞次栉比。徐霞客行走在人烟稀少且偏僻的小路上,沿途听到了老虎的怒吼声。惊慌失措之下,他于当晚住在曹家店。

曹家店村位于丹江口市大沟林区,比起繁华的城市,这里更适合隐居。今天,这里保存下来的古房子都各具特色,同时也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故事。村子周围古林参天,犹如世外桃源。由于靠近武当山,这里还是陕西、河南南部的香客朝拜武当的一条捷径。

40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朝山古道像一本旧书,安静地躺在遮天蔽日的大沟林区,一直怀着温润而古朴的情调,隐没于繁华的历史长河之中。今天,我们背上旅行包行走在大沟林区的悠悠古道上,品味着“行人稀,且闻虎暴”的紧张气氛,依旧能感受到老虎巡山的绝景。

谭元春记载琼台有虎出没

树木茂盛、植被丰富的武当山,不仅山下有老虎,山上同样也曾有老虎的足迹。

明朝诗文作家谭元春在《游玄岳记》这样写道:“去投宿中观,桃花开,我立处古松于门,外有数鸟拍拍飞而东。入登其楼,蜡烛两峰正当窗,不知其名,而围者同照眼。是时天欲暮,白云起壑中,然气甚暖,力不能上山,闲步静室,有道人,瞻视不凡,与之语,导以山下僻处,松石依依可坐,而即促予起,曰钟时虎过此。因明日行涧上,夜梦即焉。”

一生未入仕途的谭元春,博学多闻,喜爱游历名山大川,足迹遍及东南,且好扬人善。他的精力主要用于文学上,是“竟陵派”的创始人。谭元春游历武当山时,写下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与赞美,尤其是他描述老虎的语句,令今人浮想联翩。

当时,谭元春临时住宿在琼台中观,他闲步静室,见有道人在那儿,气宇不凡,聊了几句话后,道人将他引到外面的僻静处观景。不一会儿,道人督促谭元春赶紧起来,说钟响时会有老虎从此路经过。因第二天要行走在涧中,晚上就做梦到了那里。

谭元春的散文创作成就胜于诗歌,且以观察细致、构思精巧、议论犀利而取胜。当时,有老虎在琼台中观外面出没,我们可以想像他的内心有多么紧张与恐惧。

志书记载黑虎的故事

黑色的虎,在人类目前已知的老虎种族中是不存在的,它多见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在武当山的古志书上,大量记载了黑虎的地名与故事。元朝武当山道人刘道明编撰的《武当福地总真集》,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武当山志。他在书中的“武当事实”记载有“黑虎巡廊,乌鸦唱晓,实尘外之境也”;在武当山七十二峰之系马峰描述“系马峰下有一殿,曰:黑虎大神之祠”;在武当山三十六岩之黑虎岩写道“黑虎岩在黑虎涧上,大林巨石之中。黑虎所栖之地”;在武当山二十四涧之黑虎涧记载“黑虎涧、磨针涧,二涧起自龙顶,会于白龙潭”。

在武当山,除去《武当福地总真集》记载黑虎为武当山巡山黑虎元帅,民间则认为:武当山真有黑虎。虽然黑虎后来被封为神,但它并不仅只是庙里的神像,它仍然经常出没于武当山。

在武当山地区还有很多以黑虎命名的地名:上黑虎岩、下黑虎岩、黑虎庙、黑虎潭,均散布在武当山的各个地方。在武当山下的六里坪镇,清朝光绪年间还有一个黑虎村。

如今,武当山的动八景中,人们把“黑虎巡山”列为其一,与金猴跳涧、飞蚁绕朝、乌鸦接食、梅鹿衔花、雀不漫顶、弥猴摘桃、海马吐雾等七景并驾齐驱。

古人散文多次描述“虎迹”

武当山确实有虎,通过古代文人的散文可见一斑。

明朝嘉靖年间,时任武当山提调官的方升在《大岳记》中描述五龙宫时如是记载:“去岩而北,过滴水岩、仙侣岩,下青羊涧二十六七里。山行多虎,逆旅无二户,行者始持兵。”

依然是嘉靖年间,吏部尚书胡松《游武当山记》记载:“明日,从南岩以望五龙,诸殿如在绚屦下。去岩而北,过滴水仙侣二岩,下青羊涧。三十余里,山行多虎,行者皆摐金执戟自卫。”

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朝政治家、文学家顾璘在《游太和山记》访五龙宫中描述:“荒茅密竹,闻往时多虎,今人盛,亦不见也。”

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王士性从南岩前往五龙宫途中也有颇多感触,他在《太和山游记》写道:“北过滴水、仙侣二崖;回首昨游尽失。时木落天空日冷,路上多虎迹,行者咸束炬鏦金。“

明朝隆庆年间的状元张元忭在《游武当山记》记载:“凡三里许乃达虎岩。岩旧为虎窟,不二来卓锡虎挟子避去,居三十年遂成精舍。”

江苏人高鹤年,生于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他在19岁时便踏上了漫漫的行脚之路。历时35年,他将沿途之见闻汇集成《名山游访记》。1904年3月,高鹤年从陕西辗转到武当山游历。他在《由陕西至武当游访略记》中写道:“初六日晚,往金殿度夜。更深,见有黑虎,眼如金铃,经殿前一匝而去。顷刻间,杲日丽天矣。峰顶四顾,海云遍野,如万朵白莲,拥浮碧空。武当妙境,摄归一念矣。至午,仍回天合楼。”

武当山西南麓发现罕见石刻黑虎

清朝乾隆年间撰修的《大岳太和山志纪略·仙真录》记载说,清朝时武当山有个隐修的道士叫“二虎王”。他是陕西人,明末当过戎副的官职,50岁时弃家出游到武当山修道,从不透露自己的姓名。后来,他修行功夫很深,时常和两只老虎为伴,人们就称他“二虎王”。有一次,有伙强盗要上武当山庙观抢夺骡马,正被“二虎王”碰上。“二虎王”说,愿给他们领路。强盗们就跟随他走。结果,“二虎王”把一伙强盗领到了他修行的地方,两只老虎对着他们咆哮,这下可把强盗门吓怵了,都跪在“二虎王”面前求饶,发誓再不当强盗了。于是,“二虎王”放了他们。

由此看来,清朝时期的武当山仍然有虎。

2009年5月,位于武当山西南麓的丹江口市官山镇发现两尊罕见石刻黑虎,分别存放于镇政府大院内和该镇孤山村一农户家中。当时,武当文化研究专家、武当古建筑研究所所长张华鹏考证认为,两尊石刻卷鬃黑毛,嘴巴扁平,符合史书所述的黑虎造型特点。虎背上有个圆形的榫,用于安插站将,名为“黑虎将”,只有宋朝才有这样的石刻。

在中国人心中,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虎的美好寓意在民俗活动中也多有体现,寄托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责任编辑:徐蕊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