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走近非遗”系列之郧阳蚂虾灯:传承数百年,颇具汉水文化特色

时间:2021-08-10 10:00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蚂虾灯表演。资料图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熊宛露 报道:蚂虾灯舞流传于郧阳区安阳镇,是民间艺人根据蚂虾的形体和生活习性创作出来的,多于节庆期间在街头、广场、庭院表演。舞虾者要求做到“站立稳、手脚灵、用力均”,在传统器乐的伴奏下,舞动的虾如同嬉戏于碧波中,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时而极速前进,时而随波逐流。2011年蚂虾灯舞被列入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阳口蚂虾灯历史悠久

郧阳区安阳镇,位于汉江中游北岸与丹江口市的交界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故有安阳口古镇之称。安阳口蚂虾灯的产生、传承、发展与其有着直接的联系。据说,安阳口蚂虾灯在本地流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据郧阳老城年事已高的老人回忆,民国时期,郧阳老城也有玩蚂虾灯的,每年灯会,汉江沿岸的柳陂、茶店、杨溪、青山、安阳等地的蚂虾灯跟随花灯队伍一道,走村串户演出,偶尔进城参与灯会,玩得最好的要算安阳口的蚂虾灯。

据老安阳口94岁的姚立清老人讲,他从小就爱看安阳口的蚂虾灯、公鸡鹐架、羊抵钻、狮子、龙灯等,每年元宵灯会,二十几样花灯聚集安阳古镇,闹腾6至7个通宵。

安阳口蚂虾灯的传统是夜晚走村串户玩耍,它和玩龙灯一样,由主人家制作铁花或焰火来烘托表演气氛。其道具有雌、雄蚂虾灯各一个,分别由2人玩耍。表演程序按环游、翘首、起舞、出水、嬉戏、缠腰、翻腾等套路进行。其音乐来自本土民间吹打乐调,伴奏以击乐为主。曲牌有:《大开门》、《游场锣》、《上梁山》、《八槌锣》(即:八个锣鼓点子组成)。

蚂虾灯是在花灯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传承人王世成扎蚂虾灯。资料图

蚂虾灯是民间艺人们按照汉江河里的蚂虾形体和生活习性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花灯形式。正因为这种简单和随俗而变的风格,所以在郧阳区汉江两岸的乡村传承最久,最为普及,也最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是汉水文化的一种标志。

每年春节、元宵节,蚂虾灯在集镇街头或场院出演,尤以正月十五、十六最盛。元宵节安阳前街后街常举办元宵灯会,各村庄的龙、凤、彩船、狮、蚌壳、公鸡鹐架、羊抵钻、高跷会聚街中,一比高低。其中蚂虾灯玩耍起来最吸引眼球,既有龙灯的粗犷,也有凤凰灯的细腻。

蚂虾灯是在花灯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起初只是在蚂虾灯内点着油捻子,举着在大街小巷游走穿行,比较简单,明末清初才发展成表演性的花灯舞蹈。以后有了电池,人们在“虾”的眼睛和身体内都安上小灯泡,灯光闪烁,既为节日之夜增添了色彩,又便于舞蹈,使蚂虾灯有了进一步提高,形成今天的面貌。

虽与平原湖泊灯舞样式不同,演技与音乐也有区别,但蚂虾灯工艺制作精美,表演丰富生动,加上独特的本土民间吹打乐伴奏,颇具郧县汉水地域文化特色,有别于湖北全省和全国流行的此类灯舞表演形式与风格。

他将传承非遗视为己任

王世成为蚂虾灯点睛。资料图

记者采访了郧阳蚂虾灯的非遗传承人王世成,他告诉记者,他11岁时就爱上了蚂虾灯,在其五爷王明槐的指点下,从扎制到玩耍,他都心神领会。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修巨家河水库,县委书记张志谓点名要他们玩蚂虾灯庆祝水库竣工,他亲手扎制,参加演出,受到好评。多年来,他一直痴迷于蚂虾灯的扎制和演出,并发扬光大。

“表演蚂虾灯时,仅需两人即可舞起一只蚂虾灯,往往四人为一组开展表演活动,除此之外,还有备用人员,如果舞累了可以换人,确保演出人员以最昂扬的精神展现在观众面前。”王世成说。

今年5月底,北京市相关领导来郧阳视察非遗工作,王世成将自己制作的蚂虾灯作品展现在他们面前,得到了一致好评。王世成告诉记者,能够得到肯定,他内心感到十分高兴,并表示会把这份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蚂虾灯多在逢年过节时才开展演出活动,现在与以往的表演形式略有不同,以前可以放鞭炮时,在演出的开始会放上一挂鞭炮为两只蚂虾助威。当听到鞭炮声,蚂虾便像龙一样更有劲头。随着近年来禁鞭工作的开展,蚂虾灯的演出形式没有了以往的鞭炮助威,而是改用敲锣打鼓方式来助威。

每到春节前夕,是王世成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在外打工的青年一代蚂虾灯爱好者回到了家乡,与王世成一起学习蚂虾灯的制作和表演。这份源远流长的技艺,不能湮灭在历史中。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技艺,王世成总是耐心地教他们,他希望蚂虾灯能永远舞下去。

(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