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美景
秦楚网讯 (十堰日报)通讯员 戢德智
在山水相间的房县姚坪乡,沿着公路蜿蜒前进,曾经道路两边的废旧老屋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良田沃土。近年来,姚坪乡党委、政府采取“破”字当头、“立”字结合、“兴”字托底,全面启动拆旧复垦工作,促进有效耕地提质增量,美了乡村、富了农民。
“破”字当头,“拆”出新价值
在该乡屈家坡村拆旧复垦现场,一间间废旧老屋被挖机“铁臂”推倒,化作一堆尘土。近年来,该村严守“建新拆旧”政策红线,对已入住新房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避险解困对象,一律拆除其原有旧房,同时通过荒废土地生态治理、闲置土地重新利用,共复垦土地320亩,建设木瓜种植和黑猪养殖基地,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1万元,彻底摘掉了“空壳村”帽子。
“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坯老屋占一半”曾是姚坪乡的真实写照。 “长期以来,姚坪乡人多田少,人均耕地不到1亩,土坯房屋多达万余间。”乡党委书记郭兴贵介绍,这些破旧房屋就像 “沉睡”的资产,通过拆旧复垦,不仅增加了村民人均农田面积,待复垦指标交易后,收益资金还能用于弥补村级公共设施建设资金缺口。
除复垦土地政策补偿收益外,不少农户积极发展银杏、黄姜、茶叶三大主导产业,无劳动力家庭则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长期固定收益,拆旧复垦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
“立”字结合,“留”下作息地
入住新建的搬迁小区本是好事,但让红庙村贫困户黄多武困扰的是,小区内没有生产用房,生产工具无处堆放。为确保搬迁与脱贫同步,姚坪乡党委在广泛征求搬迁户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先“破”后“立”的原则,在搬迁小区建设临时生产用房,供搬迁户堆放生产工具。
红庙村三组12户贫困户全部入住搬迁小区,为方便村民管理周边百余亩银杏基地,该村拆除原有旧房后,统一建设了占地40平方米的钢构工坊,合理规划出工具堆放、生产加工、临时休息等区域,深受搬迁户好评。
“兴”字托底,闯出好“钱”景
樱花岛景区是姚坪乡庆口村的一张致富名片。今年一季度,该村在樱花岛景区举办全国钓鱼大赛,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百万元。
2016年,庆口村全面启动拆旧复垦工程,拆除旧房400多间,复垦土地237亩,全部打包流转给湖北巨轮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该公司投资建设下,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乡村游热土,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村民发展旅游民宿、农家乐数十家。据统计,该村每年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78户村民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土地是根本。姚坪乡大力推进拆旧复垦工程,让荒地 “变废为宝”。近年来,全乡拆除1810户废旧老宅,完成土地增减挂钩面积1580亩,引导全乡农户发展适宜产业,引进市场主体2家,建设加工车间18处,采取土地流转、产业承包、入股分红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乡黄姜、茶叶面积达万亩,银杏面积达5300亩,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产业利益链逐步稳固,致富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