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从“生态美”到“百姓富” ——十堰实践“两山理论”工作综述

时间:2019-01-18 09:27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十堰日报)记者 纪枫波 特约记者 叶相成

前不久,2018年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在广西南宁市召开。大会命名表彰了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实践基地,十堰成为此批次中湖北省唯一上榜城市。据悉,目前全国共有29个地区获评“两山”实践基地称号,其中地级市仅有衢州、丽水、十堰。

近年来,我市把环境保护、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2018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5天,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多年名列全省前茅;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为 “优”,五条不达标河流治理成全国样板,丹江口水库累计向北方调水近200亿立方米。同时,转型发展质效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多项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很好地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双赢目标。

从排污到治污

注重环保——逼来金山银山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张湾区犟河边的湖北万润老工厂,但见该厂过去污水横流的生产车间不见踪影,厂房已变成了窗明几净的办公楼。

市环保局张湾分局局长左辉说,这个厂门外就是犟河,过去该公司简直是犟河水质的“晴雨表”:该厂一排污,犟河水质就超标。随着老工厂关闭新工厂投运,该公司将真正由污染大户变成环保标杆企业。

左辉介绍,过去该公司在环保部门严密监管之下几近关停,但最终很好地实现了转型升级。

据左辉介绍,2008年以前,该公司生产低附加值的氧化铁系列产品,高耗能、高污染,经常受到环保部门“追查”。2014年底,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十堰环保监管门槛进一步提高,该公司污水处理时好时坏,一直被环保部门 “紧盯着”,也屡屡受到环保部门处罚。曾有人建议,索性将该公司一关了之。

不转型升级,死路一条。2015年,该公司瞄准电池这个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朝阳产业,组建国内顶尖的博士研发团队,致力于新能源材料研发,逐步找到了电池生产的“密码”。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组织精兵强将多次对污水处理进行试验与工艺调整,最终采取“反渗透+电渗析+MVR高效蒸发”方式,成功研发出一套零排放污水处理工艺。

目前,该公司新工厂研发生产的核心产品(正磷酸铁和草酸亚铁)品质稳定、性能优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规模化生产高品质电池及正磷酸铁和草酸亚铁、磷酸锰铁和三元前驱体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

该公司研发出的零排放污水处理工艺,彻底解决了污水处理难题,也喜获国家发明专利。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湖北万润是在环保部门‘逼迫’之下走上转型之路的,是十堰企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市环保局局长冯安龙说,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在环境执法严惩重罚下,有很多企业必须转型升级。

近年来,为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十堰关停转产高耗能、高污染企业560多家,拒绝环保不达标项目160多个。通过关停并转,逼迫企业从污染大户变成环保标杆,也换来了金山银山……

从卖货到“卖景”

抓好环保——换来金山银山

石砌山墙,青瓦屋顶,古朴壁炉,原木桌椅……前不久,记者走进郧阳区茶店镇樱桃沟村50山居农家乐,处处充满着浓浓的原生态气息。

据了解,50山居房屋原型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一座土木结构四合院,曾经沦落成牛棚,近年经过改造后目前每天可接待住宿客人8名,每间客房一晚价格为500元。

尝到甜头后,当地又将上世纪60年代的房屋改造成60居,上世纪70年代的房屋变身70黄酒坊,还有80居、90居等民宿和农家乐。

旧房改造点石成金,村民们纷纷效仿。樱桃沟村还按照风貌自然、功能现代、产业有机、文明质朴的原则,累计投资3300余万元进行统一规划建设,2015年9月初成为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如今的樱桃沟村看起来更像农村,住起来堪比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画卷让游客络绎不绝。樱桃沟村春有山花烂漫,夏有樱桃、草莓、蜜桃满山,秋冬有蜜橘满园。当地村民王阿姨喜滋滋地说:“过去环境不好,在村里卖土特产,吸引不来人,现在风景好了,不请人自来。”

樱桃沟村乡村游是十堰环保与经济共赢的缩影。

近年来,十堰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做好“山水”文章:以武当山为龙头,打造全域生态区、全域水源区、全域风景区,十堰旅游产业风生水起。2018年,十堰市共接待游客6514.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86.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7.21%和35.23%。其中,武当山接待游客97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1和33.14%。

从养鱼到护水

落实环保——引来金山银山

“肯定是舍不得,但为了汉江水能干干净净送到北京,我还是把网箱全部清理出来,水质好了大家都受益。”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村民闵道国说。

闵道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养鱼大户,共有180余个网箱。尽管万分不舍,但为了库区水质安全,他还是以大局为重,积极将自家网箱拖拽至蔡家渡码头进行拆解,带动其他养殖户纷纷行动起来。

全市网箱清理工作干得怎么样?前不久,记者跟随十堰市环境监测站采样人员,登上“国环监一号”监测船。记者沿途发现,丹江口库区的水清澈见底,过去星罗棋布的网箱早已不见踪影。

据了解,几年前全市共有网箱18万余个,重点涉及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郧阳区三地,其中丹江口市有网箱12万多个。

为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近年来,十堰按照属地管理、依法取缔、试点先行、区域推进的原则,依法推进清除网箱养鱼设施工作,先行对丹江口大坝核心区可视范围内网箱进行拆解,再向其他区域推进。

十堰各县(市区)均成立网箱清理工作指挥部,多次召开专题会,出台工作方案,制定奖补标准,严格落实包政策宣传、包思想动员、包指标认定、包矛盾化解、包补偿兑现“五包”责任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网箱清理工作。

通过3年持续努力,全市18万余个网箱全部被“清零”。同时,十堰还积极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通过放养滤食性鱼类,进一步净化水质。

不养鱼了,水质更好了,为水产业发展腾出了大量空间,也吸引了一大批水产企业落户丹江口库区。

丹江口市环保局局长魏庆九说,凭借一库“中国好水”,近年来丹江口库区吸引农夫山泉、武当山泉等多家水资源利用企业落户当地,洋河酒业等10余个新型水经济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十堰水产业越来越旺。

( 责任编辑:封荣娟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