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叶楚榕 通讯员 郑建超 鲍晓宇
为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儿,湖北医药学院口腔医学院研二学生王小明(化名)在武汉捐献了8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患儿送去“生命火种”。
王小明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
“能实现当初的愿望,我很乐意”
3月21日下午5时40分,记者在市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第一次见到王小明,当时的他刚刚下班,身上的工作服还没来得及脱。今年27岁的王小明是湖北医药学院口腔医学院研二学生,目前在市人民医院住培。
2014年10月,还在湖北医药学院读本科的王小明就参加过献血活动。“当时献了400毫升血,工作人员说再献20毫升可以加入中华骨髓库,问我愿不愿意,我当时就同意了。”就这样,王小明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去年11月,王小明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要做高分辨检测,问他是否愿意。“能实现当初的捐献愿望,我很乐意!”王小明想都没想就给出肯定的回答。
随后,王小明做了3轮筛查和一次体检。今年3月初,王小明接到电话,经过高分辨检测,确定他为最合适的捐献者。
“我知道非亲缘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概率非常低,能配型成功,我觉得很神奇,而且这本来就是做好事,我当然愿意了。”王小明说。
因为要去武汉捐献造血干细胞,王小明不得不向学校和医院请假。学校和医院领导得知此事后,于21日晚特意过来看望他,并为他送上鲜花。
记者了解到,在工作和生活中,王小明是个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人。本科毕业后,王小明在丹江口市一家帮助残疾人就业、免费培训技能的教育机构兼职,他每天都要去各乡镇给残疾人免费体检,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能帮助患者战胜病魔,我很自豪”
3月22日上午,王小明前往武汉市第一医院,完成血检后,他连续4天半注射了9针“动员剂”,用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
27日上午,随着医护人员的熟练操作,血液分离机发出“嗡嗡”的响声,王小明的血液缓缓地在无菌管中流动,通过血液分离机进行分离。1个半小时后,8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装进无菌袋中。
由于造血干细胞捐献遵循“双盲”原则,所以王小明只知道对方是个3岁的小女孩。“能帮助孩子战胜病魔,我很自豪!”王小明表示,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是几万分之一,甚至是几十万分之一,能配型成功,他感到幸运。“希望小女孩能好好活下去,健康成长,享受世界的美好。”
在捐献之前,王小明将他的决定告诉了家人。一开始父母很担心他,经过王小明耐心解释和科普后,家人很支持他的决定。
在送出这份“生命礼物”的同时,王小明也收到了一封温暖的来信。受捐小女孩的家属在信中写道:“谢谢您恩人,因为有您,给我小孩重生之光……”信中,除了感谢王小明,受捐者家属还表达了对孩子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据了解,王小明为湖北省第565例、十堰市第2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