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新生儿回肠闭锁命悬一线 太和医院急诊手术成功救治

时间:2023-02-05 15:25    来源:秦楚网  字体:  打印  播报

2月3日下午,倪志福为患儿查房。

秦楚网-十堰头条讯 文、图/记者 曾雨 通讯员 钟泽宇 报道:全身发灰休克、腹胀如球、肚脐明显膨出、阴囊发黑、血氧饱和度不到85%……小涵涵(化名)被送入太和医院时,已是命悬一线。1月16日,这名出生仅两天的新生儿不幸确诊先天性回肠闭锁,所幸的是,经医院小儿外科团队急诊手术,全力救治,得以平安脱险。目前,小涵涵生命体征平稳。

2月3日下午,在温暖如春的小儿外科病房里,出生半个多月的小涵涵躺在婴儿床上安静地睡着。对于小涵涵的家人来说,这份幸福来之不易。

1月15日,小涵涵在外院通过剖宫产降临。就在一家人还沉浸在喜悦中时,意外却发生了。小涵涵出生的第二天,在喂食时出现了腹胀、呕吐的情况,且哭闹不止。家长发现不对劲,当即联系到太和医院小儿外科,该科主任倪志福在查看产前检查资料,并结合患儿临床症状表现,迅速诊断为“先天性肠闭锁、肠穿孔”。

“患儿病情极为凶险,急需外科手术,否则随时可能死亡。”倪志福当即向患儿家长说明病情。考虑到外院手术条件有限,当天下午,家长驾车将小涵涵转至太和医院就诊。

入院后,太和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医学科)立即为患儿实施重症监护治疗。倪志福第一时间查看患儿,发现其全身发灰休克、腹胀如球、肚脐明显膨出、阴囊发黑、血氧饱和度不到85%……病情远比入院前描述的要凶险。

急诊手术刻不容缓。随即,倪志福为患儿行术前复苏治疗,并紧急联系医院麻醉科等做好相关术前准备。经医院NICU紧急复苏、抗感染等治疗后,患儿情况稍好转。当晚8时许,倪志福带领科室相关医务人员,连夜为患儿实施了手术。

倪志福介绍,术中患儿循环很差,体温很低,基本处于一个冰凉的状态,这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都是极大的考验。在通过加温保暖、抗休克等治疗后,他们抓住患儿心律和循环相对稳定的窗口,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探查手术。

“探查发现,患儿腹腔充盈着大量的粪水,约有250毫升,这对患儿腹腔产生的压力和污染不言而喻。同时,患儿肠管有严重感染并黏连成团块,造成局部肠管发黑、坏死。”倪志福说,患儿腹部情况较为糟糕,在仔细解剖、游离、冲洗后,他们对整个肠管进行了探查,发现患儿末端回肠发生了狭窄闭锁,而近端回肠则出现了显著扩张,最宽处达到了4厘米。

随后,倪志福带领手术团队,将患儿闭锁的肠管进行了切除,对显著扩张的肠管进行了部分切除,并成型吻合。术中,最大程度保留患儿可能存活的肠管,减少副作用,提升患儿预后质量,保障患儿今后生活不受影响。

术后,患儿转入NICU密切监护。在救治团队的精准治疗和精细护理下,患儿小涵涵先后闯过感染败血症、循环差等关隘,平安脱离生命危险,于2月初转入普通病房。

据了解,先天肠闭锁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发生肠扭结(转)、肠套结(叠)、腹内疝气或肠系膜血管障碍等疾病,使某一段肠道发生坏死,但因胎儿在子宫内本身处于无菌状态,所以不会造成致死性的腹膜炎,肠子自行愈合后就会造成小肠闭锁(连续性中断)的现象。该症状可发生于肠道任何部位,但以回肠最多见,十二指肠次之,结肠罕见。

倪志福表示,胎儿的结构异常大多于孕24周左右即可逐渐被检查出来,建议准妈妈们一定要规范产检,发现问题后及时明确诊断,寻求专业的处理。

倪志福介绍,目前太和医院小儿外科有新生儿外科亚专业团队,专注产前检查结构异常的干预处置,能够在产前通过多学科会诊提前制定处置预案,出生后第一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最大限度挽救生命。

( 责任编辑:叶岚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