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十堰风物| 有一种乡愁,叫柿子红了

时间:2022-11-11 10:42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开栏语:风物原意为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以代表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十堰位于湖北西北部,身处秦巴山区汉水谷地,地理区位独特、气候环境宜人,这里不仅有冠绝天下的山水风光,淳朴的民风、独特的地域文化也同样令人迷恋。

比如“郧县三大宝:苞谷、红薯、龙须草”,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物,每一个季节,也都有能勾起我们回忆的地方特产。今日起,本报推出“十堰风物”栏目,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再次感受十堰土特产的魅力,留住那一缕缕乡愁。

A1020221111_221111103756016444495_副本

郧西湖北口柿子成熟,勾起多少人儿时的记忆。图/杨洪霞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杨建波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霜降过后,农家庭院的柿子树从黄转红,颜色越来越深,粗壮的枝桠更加弯曲,一簇簇红彤彤的柿子高悬,压弯了枝头。累累果实令长辈们喜上眉梢,也勾起晚辈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在我市,几乎家家农户都有种柿子的习惯,很多市民对它总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喜欢柿子,是因为它承载着很多情愫,更有一缕缕剪不断的乡愁。

火红火红的柿子熟了

进入深秋,郧阳区谭家湾镇龙泉村5组村民朱琴屋后的那棵老柿子树开始散发浓郁的果香,沁人心脾。枝头上紧密相连的柿子,犹如一颗颗小灯笼随风招展。

树下,朱琴的父亲负责用龙须草搓挂柿子的草绳,丈夫付学强负责给柿子削皮,她负责在横杆上吊串。一串串红红的柿子成为家门口一道道靓丽风景。

一颗颗柿子红红火火守护万家,也是最让人忘不掉的乡愁。

朱琴说,她家的这棵老柿子树比她的年龄还要大。她小时候经常跟着长辈们一起在这里摘柿子。长大成家后,父亲每年都会采摘好柿子寄给她吃。这次回乡,柿子熟了,她和家人体验了一把儿时的快乐,这些温馨场景也唤醒了她小时候的记忆。

“受干旱影响,今年树上的柿子个头比以往小了许多”,朱琴说,但他们仍然收获了1000多斤柿子。这几天,全家人忙着采摘、削皮、晾晒和储存,等到春节开坛后,就可以吃柿子饼了。

同样的场景,在几十公里外的茅箭区茅塔乡王家村上演。

一颗颗熟透的果子在秋阳的浸润下愈发饱满盈实,娇艳欲滴。和煦的暖阳穿过,这些柿子如同一个个暖红的小灯笼于醉人的秋风中,摇摇欲坠,洒下金秋最火红的景,让人心生欢喜。

王家村不少人家门前种有柿子树,柿子成熟时,一进村,抬头就能看见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柿子挂满枝头,赏心悦目。

沿着黄巢山民宿群中间的小路行走,在屋后的山坡上,你会发现一大片柿子园,二三十亩左右的地方,上千株柿子树点缀其间,柿子成熟时,地里红彤彤一片,煞是好看。园里的柿子树比较低,不用爬树就能摘到果实。树下,不少游客带着孩子从城里赶过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A1020221111_221111103756667677927_副本

红彤彤的柿子散发出的甜蜜气息,让人心生欣慰与暖意。图/杨祖盛

家家户户的乡愁浓了

一个人格外喜欢吃某种东西,不一定是因为它特别好吃,也可能是在吃的过程中,很多儿时的记忆会浮现,萦绕在脑海中。就像柿子,很多市民对它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喜欢柿子,是因为它承载着很多情结。在过去那个年代,柿子是不可缺少的水果,有人甚至将它当成主食。

在媒体人曹先生心里,披着橙黄色外衣、内里汁甜如蜜的柿子,入秋挂满枝头,似火炬,似灯笼,诱惑着儿时的他,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过去,柿子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农村老百姓的主要副食。“过了七月半,柿子就成饭”,这是往年曹先生家乡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谚语。“我们吃柿子一般都是用刮皮刀刮去柿皮,切开或直接挂起来晾晒,柿皮则单独晾晒。大约一个月后熟透,成为柿桃或柿饼,放在柜子里。开春后打开柜子,柿桃、柿饼、柿皮上了厚厚一层霜,轻轻掰开,里面还是金黄色的,吃起来软糯香甜,十分满足。”一提起柿子,曹先生满眼都是回忆。如今,柿桃、柿饼、柿皮偶尔在超市里才能见到。“一个‘以柿为食’的时代结束了,但那些记忆中的柿子,让我永难忘怀!”每当走上街头,看到街头售卖的柿子,曹先生就不由得发出感慨。

对于一些在十堰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小时候多半有在稻田里沤青柿子的经历。

在郧阳区文化学者兰善清心里,关于柿子的回忆不仅仅是吃甜柿子,还有感受柿子从酸涩到甘甜的过程。“青柿子刚摘下来很涩,不能吃,就埋到稻田烂泥巴里沤一个星期,再拿出来吃就很甜了。柿子成熟后,做成的柿饼可以从深秋一直放到开春呢!那时候,粮食不够吃,三五个柿子就是一顿饭。”

对于柿子的各种吃法,一提起来,大家各有各的讲究。

从树上摘下未成熟的青柿子,放在坛子里,装满水,腌一个星期后拿出来,吃着很香甜,这叫腌柿子,也叫甜柿子,是农民过去度荒年的绝佳食品。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以后,直接上树去摘成熟的柿子,通过削皮、晾晒,就成了柿子干,农村叫烘柿。

秋天摘下黄柿子,放在家里阴凉通风的地方,搁熟食用,叫懒柿子。

另外,柿子还可以做成柿子酒、柿子醋……无论如何,柿子一熟,一些儿时的记忆也随之被唤醒了。当初如梨子般的青绿,到秋霜重时变黄、变红,柿子好像把积蓄了一年的力量凝结在这小果子里,使了劲地变得耀眼、香甜。尝一口,甜到心里,尽是儿时的味道……

小小柿子带村民走上致富路

深秋的茅箭区茅塔乡王家村,群山环绕、绿水相依,一路楠花盛开,美得让人挪不开眼。柿子的红,更是为其增添了无限魅力。

王家村村民一直都有种柿子的传统,2007年开始,在村党支部书记易敏的带动下,村里开始大面积种植柿子,目前种植了100亩柿子,其中村集体有20亩,剩下的80亩分布在50多户村民的房前屋后。

“每年至少可以给每户增加1—2万元的收入。”易敏感觉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和对柿子品种的不断改良换代,柿子不仅仅可以给村民带来直接收入,还可以给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持。

村里种植的柿子品种有牛心柿、甜脆柿及磨盘柿,其中以牛心柿居多。柿子品种不同,吃起来口感也会存在差异。牛心柿吃起来肉质细软,纤维少,汁特多,味甜无核;甜脆柿果圆底扁,果实味甜汁多,吃起来口感甜脆;宝盖柿果肉脆软甘甜,汁清如琼浆玉液,让人回味悠长。

易敏说,村里的柿子均是自然生长,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吃起来安全、健康。村民们闲暇时,会随手摘下一个,咬上一口,柿子的汁水在口中弥漫,是沁入心脾的甜。

“同时,有了游客后,村民的土鸡蛋、干豆角、干土豆片、核桃等农特产品也就好卖了。”易敏告诉记者,如今柿子已经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柿子熟了,不仅可以售卖,还可以发展观光、采摘、农家乐和民宿。

山里猫居·躲猫猫民宿就把柿子作为主要“卖点”。沿着附近的小路行走,在屋后的山坡上,可以看见一大片柿子园,上千株柿子树挂满果实。每当到了柿子成熟的时候,民宿的生意就比平时火爆很多。

小柿子也能成为大产业,在乡村产业振兴的道路上,用柿子带动产业发展的还有郧阳区、郧西县和房县的部分乡村。

郧阳区叶大乡将柿子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目标产业,组织财政、林业及部分村委会代表到山东、陕西等地考察,并采购柿子苗10万棵,引导贫困户栽植,丰产期预计产量500万公斤。

郧西县羊尾镇老观庙村经过几年发展,柿子林达到2000多亩,柿子树达5000多棵。2011年,该村收获13万余公斤柿子。村民将采摘下来的柿子做成柿饼、柿子酒、柿子串出售,吸引了很多客商前来选购。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安介绍,发展柿子产业,不仅加快了该村退耕还林的步伐,也为村民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

关于柿子的常识

柿子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以及丰富的维生素 C、维生素 B6、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被誉为“果中圣品”。青绿的柿子采摘后需焐熟,把柿子与苹果放在一起,至三四天后自然变熟,涩味尽去后方可食用。

柿子营养丰富,口感赛如蜜,有很好的补益作用。柿子富含碘,经常食用柿子,能很好地预防因为缺碘引起的粗脖子病,更可以深加工制作成为味道极甜的柿饼,也相当地耐贮存。存放时间越久,味道越是别具一格。在农村很多地区,还有人将柿子制作成醋,味道天然酸爽,营养丰富。

同时,柿子还是优良的降血压食品,适宜高血压患者食用。它还适宜痔疮出血、大便秘结者、饮酒过量或长期饮酒者食用。

柿子浑身都是宝,柿子叶也是颇具药效。柿子叶具有止咳定喘、生津止渴、活血止血的药用功效,经常饮用柿子叶泡的茶,具有通便利尿、净化血液、抗菌消肿等多种保健功能,还能起到利尿排毒、美容养颜的作用。

当然,柿子也有忌食人群,如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以及外感风寒咳嗽者不宜食柿子;体弱多病者、产妇、月经期间女性,均忌食柿子;熟柿子含较多糖类,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糖尿病患者忌食。此外,不宜空腹多食柿子,不宜吃生柿子,吃柿子时要去皮,吃完柿子后不宜再吃酸性食物。胆结石患者忌食或少食。另外,柿子忌与螃蟹、海味(海鲜类)食物一同食用。

柿子的心事(节选)

■ 李兴艳

在郧阳的乡村里,柿树像生命力极强的孩子,可着劲儿地撒丫子在乡间疯跑,房前屋后,村头地尾,崖坡上,村路旁,随时可见,对生存的环境从不挑挑拣拣。柿子树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种亲切却久远、隐秘而坚韧、灿烂又凛然的复杂情愫。

七八月份的时候,柿子已经长到拳头那么大了,但依然青涩,是不能直接吃的。小时候也曾好奇摘下青柿子咬过,还没等下咽就感觉脑袋被一记闷棍击中,身体都僵直了,一口封喉,举舌维艰,整整一天喉咙都木木的。那滋味,不可说,不可说。否则又是被小伙伴笑,被大人吵。

这时的青柿子是硬气、锐利、激烈的,宛若青春张扬的我们。可是外婆这个被生活万般磨砺的老太太总是有着各种对付生活难题老谋深算的办法。为了给我解馋,她就做“漤柿子”。从树上摘下一篮青柿,在山野里拔来一些蓼草,在一个大陶罐子里底部铺一层廖草,上面摆一层青柿子,然后再铺一层蓼草,就这样一层层装满,倒入山泉水,密封。等个五六天柿子脱涩了,漤柿子就做好啦,脆甜脆甜,鲜美可口。再多放一些时日,经过稍稍的发酵,还有一丝酒香,这是我最喜欢的漤柿子味道。

小孩子总是心急,有时候等大人做漤柿子的耐心也没有。我跟着村里的哥哥姐姐们学会了沤柿子,就是直接把青柿子塞进稻田的泥巴里。怕找不到了怎么办?有办法,找来两根小棍子插在埋柿子的地方,等上三四天,按图索骥,扒开湿泥,清水洗净,哈哈!柿子变得清脆爽甜了。

小时候我一直觉得漤柿子、沤柿子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我在深夜里听过床头漤柿子的陶罐肚子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也曾静静趴在田埂边看我插上小树棍的泥巴里像在呼吸,又像在说话一般咕咕嘟嘟吐泡泡。蓼草和泉水对青柿做了什么?水稻和田泥又对青柿做了什么呢?它们在那个密闭的空间里,进行着怎样的搏斗、奔赴,妥协与和解呢?

如果说每一枚果实都有它成熟的巅峰时刻的话,那柿子的巅峰时刻一定是它“色胜金依,甘逾玉液”的时候。拿起一枚软软的大红柿子,去蒂,把柿衣四瓣如花朵一般打开,一口咬下去,满口的果浆,甜蜜的幸福感自味蕾向全身扩散,啧啧啧!那种甜美的感觉,你想想看吧,两个字,绝美!

“哈!快将我扶稳,我快要昏倒!这一口滋味绝美,触动我最隐秘的灵魂。它渗出馥郁甜汁,让我的心田浸淫于狂喜……”这是巴洛克诗人,圣阿芒爵士安东尼·吉拉德写给甜瓜的情诗。你看,对甜蜜的喜爱是不分国界的。(作者系郧阳区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责任编辑:曹婧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