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志兵为患者做手术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曾雨 特约记者 王慧 报道:“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谈到对卒中医生的理解,46岁的艾志兵掷地有声。为挽救脑卒中患者生命,身为太和医院神经内科卒中中心主任的他,用一双巧手、一颗热心,挽救无数脑卒中患者生命。
开展静脉溶栓 为脑卒中患者争取黄金时间
在我国,脑卒中是致残和造成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堵塞或者破裂,发病一般非常迅速。
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是脑卒中最有效的救治办法。其中,静脉溶栓的窗口期为4.5小时,机械取栓则为6个小时,越早越好。
2010年,在医院及科室领导的支持下,艾志兵率先开展静脉溶栓技术救治脑卒中患者。“此前,我专门到华西医院进修介入技术。”让艾志兵记忆深刻的是,他救治的第一例患者是一名50多岁的女性,患者已病发4个小时,瘫痪不起,危在旦夕。
当时,国内溶栓治疗刚刚起步。“我感到压力很大,担心患者术中出血。”艾志兵说,他顶着巨大压力为患者开展溶栓治疗,术后他感觉效果并不理想。第二天一早查房,他惊讶地发现,患者竟能下地行走了。这让他喜出望外,信心倍增。
艾志兵逐步将静脉溶栓技术在太和医院成熟开展起来,为地区脑卒中患者带去希望。
开展机械取栓 提高脑卒中患者救治水平
艾志兵前往新加坡中央医院等医院进修,不断引入新理念,优化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
静脉溶栓可以治疗脑卒中患者,如果溶栓效果不好怎么办?“2015年,国际多个重磅研究表明,针对溶栓效果不好的患者,可以将血栓取出获得较好预后。”艾志兵介绍,在当时,国内只有极少数医院可开展机械取栓技术,该技术尚不成熟。艾志兵前往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学习机械取栓技术,并将该技术带回十堰。
“医院刚开展机械取栓时,大家不了解这项技术。随着第一例患者的成功救治,这项技术很快开展起来。”艾志兵说,当时一名40多岁的患者突发脑卒中,入院时已发病4个多小时,处于昏迷、瘫痪状态。由于静脉溶栓效果不好,艾志兵为其开展机械取栓。取出血栓后,患者当即苏醒,不久康复出院。
静脉溶栓、机械取栓技术的开展,让地区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015年,太和医院神经内科联合相关科室成立脑卒中救治团队,并和周边县市医院相互协作,建立完整、立体化的救治体系。
紧盯前沿技术 让患者获得更好更有效救治
如今,作为十堰地区唯一的五星级高级卒中中心,太和医院卒中中心常规开展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的方法打通大脑闭塞的血管,并具备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动脉溶栓以及颅内静脉窦疾病的救治能力,24小时接诊,辐射整个十堰市。
2021年11月底,神经内科搬入神经疾病诊疗中心,卒中中心也迎来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近一年来,卒中中心稳步运行,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无阻,确保急性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艾志兵表示,近一年来他们开展静脉溶栓100多例,是此前的两倍,机械取栓量也较此前翻了一番。
更为重要的是,卒中中心 DNT时间由原来的50分钟左右,降至30余分钟,这在国内都处于前列。
在艾志兵看来,作为一名卒中医生,需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手术时需要穿着厚重的铅衣,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一年365天,无论雨雪风霜,每天24小时待命。”艾志兵说,卒中医生是个辛苦活,在他眼里,这是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更是一份对患者饱含深情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