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初露。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朱江 张俊良 张萌 报道:9月28日上午,从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上传来消息,在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学堂梁子遗址发现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掘的同时代最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将为中国百万年人类演化史提供关键化石、文化证据。
学堂梁子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大型旷野遗址,1989年、1990年,在此先后出土了两具距今10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1号、2号。这两次考古发掘分别被列入“七五”期间和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填补了亚洲古人类发展缺环,而“郧县人”头骨化石也被湖北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珍藏。
2021年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学堂梁子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今年5月18日,在距前两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出土地点仅30余米处,考古人员在离地表不到一米深的地方再次发现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后命名为“郧县人”3号。这具头骨化石保存完整,表面有少量胶结物,颅骨形状饱满,眉弓明显隆起,眼眶凝视东北方向。巧合的是,当天正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武汉举行。
经考证,这具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处在欧亚大陆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是探讨人类东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化石证据,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9月27日,记者在学堂梁子遗址看到,现场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功能完备的一流“考古方舱”。记者了解到,“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露面”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已组建至少涉及8大学科33个研究方向的合作研究团队。研究人员在考古现场取样后,送进专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开展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动植物考古、年代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目前,“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已出露额骨(包括眉脊)、眼眶、顶骨、左侧颧骨和颞骨及枕骨左侧。头骨化石的下半部分及右侧局部仍在原生土层中。后续将制订提取、修复方案,并同步开展对遗址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预计今年11月前,“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将完成剥离并提取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