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张贞林 特约记者 常斌 报道:“市第六次党代会对十堰过去五年工作进行了全面客观总结,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精心谋划部署,为今后全市卫健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卫健委党组书记曹博说,十堰的医疗水平在省内排名仅次于武汉,在全国地市州中排名也是靠前的,在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卫健系统将接续奋斗,在“强基础、惠民生”方面凝心聚力出实招,在“武当中医药”方面推陈出新求特色,在“建设区域医疗高地和高峰”方面精准发力求实效,不断巩固提升十堰区域医疗中心的水平和周边辐射能力,为十堰基本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曹博介绍,在强基础方面,要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医疗保障网。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定位,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稳定办医主体。完善县域医疗卫生运行机制,推进紧密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建立优质高效的基层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打造城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和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秩序,推进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与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整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价廉、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惠民生方面,进一步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积极推进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补齐重点人群服务短板,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区域性健康服务中心,突出“大健康”理念,开展健康科普和养生宣传,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围绕健康养老、疗养,提升医养融合和老年医疗服务能力,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70%。发展壮大“大健康”产业,打造健康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具有十堰特色、内涵丰富、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实施好三孩政策,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和幼儿养育政策,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托幼服务。到“十四五”末,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5岁,婴幼儿死亡率降至5‰以下。
“大力实施中医药服务体系提质升级行动,全面提升中医服务能力水平,打造中医药强市。”曹博说,坚持中西医并重,鼓励各级各类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探索融医疗、康复、预防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多专业联合诊疗和多种中医药方法综合应用治疗模式。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以及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构建“区域+专科专病”中医医联体新模式,让三级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康复和非药物疗法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进武当中医药开发应用、武当中医药理论体系研究和武当道医道药康养品牌研发,大力扶持武当中药材,推进中药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实施中药绿色发展工程。
曹博表示,在建设医疗高地上,要全面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在疑难危重症诊疗、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治、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达到区域领先水平。积极打造“襄十随神”城市群医疗卫生服务高地,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加快推进社会办医疗机构成规模、上水平、快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加强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建设力度,逐步推进公立医院服务更加优质、技术不断进步、就医更加便捷,努力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多层次多途径满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
曹博指出,在打造医疗“高原”“高峰”上,关键是突出区域医疗特色品牌的辐射能力。强化一批重点专科、临床特色重点专科和区域专病中心的“高原学科群”建设,推进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医学的“高峰学科”建设,努力打造知名度高、辐射力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专科。同时,积极支持大型综合性医院多院区、差异化、均质化发展,积极整合城区综合医院的优势专业资源,加快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我市特色龙头医疗品牌,增强医疗服务核心竞争力,让十堰真正成为一个辐射鄂豫陕渝毗邻6地市47个县市区、3000多万人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