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左侧“侍生张之洞顿首拜题”的字迹清晰可辨。
匾额左侧“侍生张之洞顿首拜题”的字迹清晰可辨。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周仑 通讯员 石濡华 报道:日前,竹山县在对境内文物进行普查时,发现该县居民余永英家中,保存了一块清末重臣、湖广总督张之洞为黄氏祖上题写的贺寿匾额。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赶到位于竹山县麻家渡镇黑虎村3组的余永英家中,见到了这块距今已有125年历史的牌匾。
榜书“懿德稀龄”古朴苍劲
据了解,今年63岁的余永英,丈夫名为黄柏林,老公公名为黄明镜,均已过世。据工作人员判断,该匾额为张之洞赠给黄柏林祖辈崔氏的,“这位崔氏是黄柏林的祖辈,隔了应该有四五代了。”
经过测量,匾额长280厘米、宽110厘米、厚3厘米,重42公斤,做工极为精美,迄今已有125年历史。匾额背面以竖式榫卯结构嵌入两道木脊,将5块横式木板拼为一体,距顶部15厘米处,对称钉入两个用于承重的环形铁制露头挂钩,虽逾百年,却看不到一点儿锈迹。
匾额正面底纹采用腾云、跃鲤、盛卉、飞蝶、爆竹等喜庆元素凸描,整面镶金修饰,文字以黑色和朱色土漆着色,历经百年沧桑,除边角有部分磨损外,匾上文字笔画清晰可见,并无褪色。右题为竖式阴刻楷书,分两列:第一列为“恭祝”,第二列为“诰封孺人黄母崔太孺人七袠(zhì)大庆”。
匾额中间为横式阳刻行楷体榜书“懿德稀龄”,每个字高60厘米、宽53厘米,笔画古朴苍劲,字形中规中矩,章法十分严谨。左侧落款为阴刻楷书,共两列:第一列为“赐(朱色)进士及第(黑色)”;第二列前段为“钦命”(朱色),中段(黑色):“头品顶戴兵部尚书”“右都御史湖广总督”并列,后段(黑色)“侍生张之洞顿首拜题”,下尾是两枚金印,因边角处磨损,印迹已模糊不清,无法辨认,推测为张之洞个人印章。
匾额应为张之洞于1895年亲题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80年代,黄氏后人得知此匾额后,便有意珍藏。后被居住在竹山的黄明镜、黄柏林父子获得后,就一直存放在家中,并妥善保管。黄明镜、黄柏林相继去世后,余永英更加珍视这块匾额。“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所以这块匾额由我保存在家中。”余永英说。
经详细了解,黄氏祖上生活在武昌地区,后黄家的一支由武昌地区迁至竹山境内。黄家人与张之洞私交不错,在崔氏70岁生日时,张之洞作为晚辈,便送上了亲笔书写的“懿德稀龄”金匾贺寿,以表敬意。
据黄氏族谱记载:“吾黄自江右三迁而来,支祖继武公由江右迁居湖北武昌府之兴国州,应福公复由兴国迁居黄州府之蕲州,尚名公于乾隆廿三年(1758年)率祖辈五房举家而迁竹山。”获赠匾额的崔太孺人生于道光六年(1826年)五月廿九日,获赠金底祝寿匾额的时间应该为1895年,而张之洞是在1889年至1907年间任湖广总督,题匾时间与之吻合。
据了解,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他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强调以通读史经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曾为湖北培养了大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