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与一条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六周年系列报道
专题摘要: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迎来通水6周年。6年来,调水量超过3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6700多万。在此之际,十堰日报派出采访组,深入库区采写了“一滴水与一条江的故事”系列报道。稿件先后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时代、中国警讯、凤凰新闻、百度新闻、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新浪新闻、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众多媒体刊发转载,引起广泛关注。本网特将系列报道专题归纳,与广大网友共飨。
18.2万人十堰人,因南水北调工程挥别故土。为国家让路,他们渐行渐远。他们中,不乏搬了三、四次家的移民,一个简单的“搬”字,凝聚他们对家园的不舍,但更多的则是对国家、对大局的支持。他们的每一次迁徙,都跟水或者南水北调有关。
-
一滴水一条江⑥——十堰市:生态扶贫绿了山头富了百姓
好山好水好风景。通过养山护山、生态治水、产业转型、全域旅游,十堰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现实图景,走出了一条护水与兴水并举、环保与富民共赢的生态发展之路。[详细]
-
一滴水一条江⑤——刘洪军:从拍鸟到护鸟,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
30多年来,刘洪军的足迹遍及十堰及周边的山山水水,累计拍摄鸟类图片近30万张,拍摄鸟的种类达26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火烈鸟,领岩鹨、栗背岩鹨、蓝鵐、黑头奇鹛等,均是他首次发现的。[详细]
-
一滴水一条江④——肖安山:小小船儿江中游,水面垃圾清理走
江面上,一个细小的白色影子闯进了视野里,远远地,肖安山就开始减速,顺着水势让清漂船缓缓上行,走到跟前时发现那是一只白色塑料袋。"见到江面上有垃圾不捡起来,心里总是不得劲。有时候做梦都是在江面上捞垃圾。"停车、放摇臂、等待,塑料袋顺着水流飘进了履带里,抬臂、加油,清漂船又欢快地呼啸起来。[详细]
-
一滴水一条江③——畅军庆:探索新路径,生态治水引美丽蝶变
“我做了36年治水工作,这五条河像我的五个儿子一样,哪一个儿子生病当父亲的心里都非常难受。我一定会尽自己努力让他们健健康康。”掬起一捧清澈的河水,畅军庆动情地说。[详细]
-
一滴水一条江②——胡值朝:当好守林人,此心安处是吾乡
饮水当思源。碧水从何而来?秦巴帷帐,渝陕界梁。十八里长峡内古树参天,翠竹成林。流泉飞瀑比比皆是,一峡两岩白练飞空,清流蜿蜒奔泻,银珠飞溅,进堵河,入汉江,一路向北,润泽北方大地。[详细]
-
“一滴水一条江”①——王忠启:军魂守绿水,忠诚护青山
1973年6月,王忠启从部队复员,还带回了一笔退伍补助金。返乡后,他被安排到郧阳区南化塘镇长新公社任民政员,兼任楼房沟村民兵连长。彼时,库容达101.2万立方米的长新水库正在建设,王忠启率领民兵突击队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工地中。[详细]
-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第十六期——汉水奔涌千里抵京 流入千家万户
-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第十五期——明渠转暗管 汉水地下穿行进北京
-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第十四期——清澈汉水成天津城市供水“生命线”
-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第十三期——汉水来了,白洋淀“活”了!
-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第十二期——水长情更长,修坝人后代带头惜水节水!
-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第十一期千年大计筑伟梦 南水北调润雄安
-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第十期汉水在此一分为二,5年向京津供水97亿m³
-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第九期护水巡逻,守好清甜汉水永续北上!
-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第八期汉水助力滹沱河生态修复
-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第七期碧波滋润古城安阳 红旗渠有望喝上汉水
-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第六期汉水穿越焦作城 半城青山半城水
-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第五期汉水穿黄奔涌向北:穿黄工程
-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第四期天下第一渡:沙河渡槽
-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第三期垭口开窗过大江:方城垭口
-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第二期千里干渠第一跨:湍河渡槽
-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第一期汉水北送的取水口:陶岔渠首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十堰日报传媒集团 出品:秦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