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十堰 活力车城——寄语十堰市第七届运动会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山水唯美,赛社相庆,最是十堰儿女幸福时光。

11月12日,十堰市第七届运动会将隆重开幕。这是走过疫情寒冬,全市人民迎来的第一次群众体育运动盛会。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以“山·水·车·城”为主题的十堰市第七届运动会,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是加快建设健康十堰、体育强市的实际行动。

盛世迎盛会,大赛绘华章。这是传递激情和梦想的时刻,是展示勇气和力量的时刻,是抒写奋斗和团结的时刻。

全省最大的弦支穹顶结构体育馆、鄂西北地区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游泳跳水馆……十堰奥体中心展现出文化创意时代的壮丽与辉煌,为比赛提供了完美舞台。

省十六运会青少年体育类体校组比赛、全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体总杯”中国城市篮球联赛十堰测试赛……一场场高水平的赛事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精彩比赛,同时也更好地展示了十堰历史人文底蕴、现代活力和城市发展成就。

一城太极风,万众健康梦。朝阳里的太极拳,晚霞中的广场舞,张弛在动静与智慧的交融里,掤捋挤按之间万物已了然于胸;江上的龙舟赛,山乡的村BA,来自于山野间的碰撞让生命在自然与运动中快乐激荡。

还有各类体育协会犹如布满城市身体的血管,它们以滂沛的血液循环,让城市充满活力。

文化兴则国运兴,体育强则中国强。如今的十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文旅体教融合发展,“山水车城宜居十堰”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阔步迈向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新征程。

健康有约,运动相伴。全民健身,你我同行。让我们祝福山水乘风的新十堰,携手共创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无论是晨光微露的清晨,还是晚霞满天的傍晚,在十堰的体育场馆、公园、广场上,总能看到众多健身锻炼者。他们或在羽毛球场挥动球拍,或在篮球场挥洒汗水,或在跑道上演绎“速度与激情”……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运动瞬间,构成我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精彩画面,成为市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的重要见证。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体育事业发展,体育设施日趋完善、全民健身广泛开展、体旅产业加快融合……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为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注于“建” 全民健身“举步可就”

体育基础设施是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以前踢球都得去专门场馆,经常预约不到位置,现在一到周末,我就来这个足球场踢球,开车只要10分钟,场地免费,停车也方便。”11月8日,在位于发展大道与林荫大道交会处的体育型“口袋公园”,足球爱好者李天一对记者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今“小而精”的体育型“口袋公园”已遍布十堰街头巷尾。

参加体育运动不仅成了群众的生活方式,还成了一种社交新时尚。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科学统筹,相关部门积极申报项目,加快建设各类体育场馆设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满足群众体育需求、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增强人民体质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十堰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体育强市、全民健身顶层设计,不断丰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

全市各地各部门对体育设施建设重视程度、投资力度前所未有:全市体育基础设施投资达30亿元。仅2022年,就有十堰奥体中心、丹江口市文体中心、郧西县文体中心体育场等8个公共体育场馆投入使用。全市新建成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项目68个。

目前,全市已建成23个乡镇运动健身中心和41个村级文体广场,实现全市村(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2平方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体育事业,需要一大批体育人才。

今年8月24日,天气炎热,十堰市门球协会24名裁判员在门球场上进行标准手势、站位、赛前检录程序等训练。

近年来,我市不断培育壮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队伍。2022年,全市新增武术、乒乓球、篮球等项目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50名、二级裁判员243名。

目前,我市每年举办迎新春长跑、武当武术、乒乓球等群体赛事约200余项。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150余万人次,占总人口的42%。【详细】

斩获88枚金牌、105枚银牌、127枚铜牌,金牌总数居全省第五,代表团总分居全省第六……在今年4月举行的湖北省第16届运动会上,十堰代表团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

竞技体育,是一座城市体育发展综合实力的集中展示和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体教融合,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体育竞技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竞技体育捷报频传、成绩稳步提升。

竞技体育捷报频传

在湖北省第16届运动会“百米飞人大战”中,十堰小将田茂鑫率先冲过终点线顺利夺冠,以10秒65的成绩打破全省18至19岁男子组100米纪录,成为又一位“湖北飞人”。

在此次运动会上,我市参赛运动员共获得88枚金牌,创历史新高。其中青少年体育类项目多点开花,获得69枚金牌,比第十五届省运会多31枚金牌。

十堰代表队在省运会上的出色表现,是我市竞技体育持续向好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体教融合,重点抓好田径、体操、水上、游泳、足球等五大项目,不断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得益于专业、系统、持续性训练,我市青少年运动员水平不断提高,竞赛成绩持续提升。

在国家级比赛上,我市青少年竞技体育捷报频传。周慧琳荣获2023年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暨第十一届亚洲青少年锦标赛女子C组棍术冠军;丹江口市徐家沟小学游泳队在2023年“奔跑吧·少年”第一届全国青少年游泳俱乐部联赛(衡阳站)上获得三项冠军……

省级比赛同样多点开花。在2021年湖北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十堰代表队勇夺20金;在今年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中,十堰代表团斩获4金4银12铜,居奖牌榜第三;在2023年湖北省青少年射击锦标赛中,十堰代表团获得3金1银2铜……

得佳绩、破纪录的背后,是我市推进体育人才培训工作的有力证明,是体育强市建设的实力彰显。

体育新星大放异彩

随着参加省运会比赛成绩的提升,我市培养输送到省专业队的运动员人数快速增加,他们在国内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

今年5月,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公开组)中国式摔跤比赛在武夷山举行,来自全国36个省市代表队的394名选手同场竞技,十堰运动员伍艳姿荣获女子48KG预赛第一名。伍艳姿是从市十三中输送到东风高级中学后,进入湖北省队。

今年3月,十堰籍运动员李晓曦获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三节棍金牌。20岁的李晓曦自幼在十堰学习武术,输送到东风高中后,又被选送到湖北省专业队。

据统计,2018年以来,我市累计向省队输送25人,包括乒乓球、跆拳道、游泳、网球、套路、赛艇、篮球、沙排等多个项目。

近年来,我市还走出了一批体育新星,他们在国内国际赛场上大放异彩。【详细】

关于我们 - 网站团队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客户投诉 - RSS订阅
秦楚网(10yan.com)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十堰日报传媒集团 出品:秦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