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魅力十堰 活力车城——寄语十堰市第七届运动会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山水唯美,赛社相庆,最是十堰儿女幸福时光。
11月12日,十堰市第七届运动会将隆重开幕。这是走过疫情寒冬,全市人民迎来的第一次群众体育运动盛会。
盛世迎盛会,大赛绘华章。这是传递激情和梦想的时刻,是展示勇气和力量的时刻,是抒写奋斗和团结的时刻。
全省最大的弦支穹顶结构体育馆、鄂西北地区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游泳跳水馆……十堰奥体中心展现出文化创意时代的壮丽与辉煌,为比赛提供了完美舞台。
一城太极风,万众健康梦。朝阳里的太极拳,晚霞中的广场舞,张弛在动静与智慧的交融里,掤捋挤按之间万物已了然于胸;江上的龙舟赛,山乡的村BA,来自于山野间的碰撞让生命在自然与运动中快乐激荡。
还有各类体育协会犹如布满城市身体的血管,它们以滂沛的血液循环,让城市充满活力。
文化兴则国运兴,体育强则中国强。如今的十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文旅体教融合发展,“山水车城宜居十堰”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阔步迈向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新征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今“小而精”的体育型“口袋公园”已遍布十堰街头巷尾。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科学统筹,相关部门积极申报项目,加快建设各类体育场馆设施。
目前,全市已建成23个乡镇运动健身中心和41个村级文体广场,实现全市村(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2平方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今年8月24日,天气炎热,十堰市门球协会24名裁判员在门球场上进行标准手势、站位、赛前检录程序等训练。
近年来,我市不断培育壮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队伍。2022年,全市新增武术、乒乓球、篮球等项目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50名、二级裁判员243名。
目前,我市每年举办迎新春长跑、武当武术、乒乓球等群体赛事约200余项。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150余万人次,占总人口的42%。【详细】
斩获88枚金牌、105枚银牌、127枚铜牌,金牌总数居全省第五,代表团总分居全省第六……在今年4月举行的湖北省第16届运动会上,十堰代表团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
竞技体育,是一座城市体育发展综合实力的集中展示和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体教融合,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体育竞技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竞技体育捷报频传、成绩稳步提升。
在湖北省第16届运动会“百米飞人大战”中,十堰小将田茂鑫率先冲过终点线顺利夺冠,以10秒65的成绩打破全省18至19岁男子组100米纪录,成为又一位“湖北飞人”。
在此次运动会上,我市参赛运动员共获得88枚金牌,创历史新高。其中青少年体育类项目多点开花,获得69枚金牌,比第十五届省运会多31枚金牌。
十堰代表队在省运会上的出色表现,是我市竞技体育持续向好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体教融合,重点抓好田径、体操、水上、游泳、足球等五大项目,不断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得益于专业、系统、持续性训练,我市青少年运动员水平不断提高,竞赛成绩持续提升。
得佳绩、破纪录的背后,是我市推进体育人才培训工作的有力证明,是体育强市建设的实力彰显。
随着参加省运会比赛成绩的提升,我市培养输送到省专业队的运动员人数快速增加,他们在国内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
今年3月,十堰籍运动员李晓曦获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三节棍金牌。20岁的李晓曦自幼在十堰学习武术,输送到东风高中后,又被选送到湖北省专业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