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曾雨 通讯员 郝金鑫 报道:“村里建起农业大棚,种上螺丝椒、草莓和菌菇后,每亩年产值不低于3万元,大凹沟如今成了寸土寸金的宝地。”5月25日,郧阳区茶店镇王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辉向村民宣讲村产业发展思路。在他身后,大型机械正在田间平整土地,工人们在大棚内忙碌着。
王辉口中的“宝地”过去是块荒地,坡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灾害损毁时有发生,村民们只能“看天吃饭”。如今,经过荒沟填埋、土壤翻新,大凹沟变成了一块块平整松软的高标准农田。
荒地变良田,得益于电网建设。2022年4月,湖北电网“十四五”规划的5座500千伏新建变电站之一——500千伏汉水变电站在郧阳区开工建设,站址就在王家湾村。在工程建设中,电网建设者们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理念,帮助王家湾村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整治农村撂荒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在荒地上打造田成方、路畅通、渠配套的新粮仓。
“村里有需要,我们有施工条件,就结合实际制订了就近弃土的方案。”国网十堰供电公司巨能建设分公司副总经理魏德朝介绍,该公司承担500千伏汉水变电站“四通一平”工程施工,原计划要将弃土运至距站址16公里外的安置点位,经过多方考量,工程开工前,施工项目部与茶店镇政府、王家湾村委会协商,本着就近弃土的原则签订合作协议,将弃土就近运至站址周边沟岔,对弃土场进行综合利用,分别改造成村民文化广场、农业采摘观光园等。
建设单位将项目资金投入与自主投入相结合,整合土地补偿、青苗赔偿等多项资金500万元,并鼓励村民投工投产。对变电站围墙外的区域实施山地治理,与电网工程同步推进,让曾经跑土、跑水、跑肥的撂荒地,变成保土、保水、保肥的良田。通过“村企共建”协商议事,将宝贵的土地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从去年4月开工至今,国网十堰供电公司巨能建设分公司在王家湾11组回填34.8万立方米工程弃土,使该村新增40亩优质耕地。此外,该公司还对该村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平整回填土石方、修建挡土墙,修(改)建乡村道路近1000米,新建排水沟渠2000余米,新建一个村民文化广场。
在40亩优质耕地上,该村建起1.2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农业大棚,并将其分为三部分对外经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王辉介绍,该村计划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产业化经营。同时,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等,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村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