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竹山在全县推广“老带小、小伴老”的互助新模式

时间:2023-05-14 10:39 来源:长江云     进入数字报

原标题:幸福家 幸福+丨十堰竹山:我陪你成长 你伴我养老

在广大农村,家里的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一直是外出务工者心里的牵挂。如何管好这“一老一小”呢?十堰竹山县探索了“老带小 小伴老”的互助照料新模式。

在十堰竹山县西河村,龚玉琪每天放学都会到养老安幼服务中心上书法课。

十堰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村小学生 龚玉琪:“让我练好字,从我家到练书法的地方只需要2分钟左右。”

来这里上课的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考虑到给孩子们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村里组织了一批有文化、有技能的独居老人发挥余热。60岁退休教师师光志,就是其中一位。

十堰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村退休教师 师光志:“他们有活力,跟他们在一起心情特别愉快。”

老人教得开心,孩子们学得用心,服务中心的课程也逐渐增加,包括乐器、手工等各种技能课程。除了教与学,老人和孩子间更多的是一份陪伴。课堂上充满活力的师光志,身体并不太好,上书法课的孩子们便主动为师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

十堰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村小学生 龚玉琪:“爷爷教我非常辛苦 ,他的腿不方便,有时他们家里的一些日用品没有了,我会主动去帮他购买。”

竹山县每年有近10万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如何让这种“老带小、小伴老”的互助模式可持续?西河村按照网格划分,由网格长牵头,帮助老人和儿童“结对子”,并开展积分制激励。

十堰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村网格员 柏忠勇:“实行积分制,老人能辅导小孩,小朋友帮助老人也有积分,(积分)可以领生活用品。”

参与的人多了,问题也来了:网格内能提供的公共活动空间太少,老人和小孩也不方便去距离远的地方。在村两委多次走访中,不少村民表示,愿意拿出自己房屋的一部分,作为老人孩子的活动场所。在村委会的协调下,县民政部门和村委会共同出资,对房屋进行改造,作为养老安幼服务中心。

十堰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村党支部书记 向继明:“每处投入3000元左右,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6个老友之家和6个同伴之家。”

目前,竹山在全县推广“老带小、小伴老”的互助模式,已建有安幼养老中心53个、日间照料中心120个、老友之家203个。

十堰竹山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余娇娥:“让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和志愿者共同参与、共同陪伴,拥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来源:长江云)

( 责任编辑:张黎黎    新闻报料:8110110  )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1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