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培育龙头茶企 带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4-23 11:13 来源:长江云     进入数字报

俗话说:靠山吃山。多年来,竹山县坚持把茶叶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全产业链推进茶叶基地建设、生产加工、主体培育,加快推动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转变,积极构建现代茶叶产业发展体系,推动茶叶经济稳步增长,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这些天,在竹山县竹茶产业园的加工车间里,不时传来阵阵茶香。这台刚刚从国外进口的智能化炒茶生产线已开足马力生产,鲜嫩的茶叶经过自动化清洗、杀青、揉捻等环节后,自动包装成一袋袋产品。

武当山茶竹山萧氏茶产业集团董事长 沈义锋:“这套设备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目前是全球最先进的制茶生产线,茶叶从进入到成品全程不落地,全程智能化操作,一天能生产一万斤鲜茶。”

竹山县的种茶历史已有数百年,因为多年来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程度低等因素,导致当地的茶叶价格低廉,很难走出大山。

十堰市竹山县城关镇刘家山村村民 杨东群:“只能靠单打独斗,小打小闹就近卖,卖不出去的第二年就浪费了,有时候卖出去的钱还保不住采制的成本,所以很多茶园就荒废了。”

为了延长加粗全县茶叶产业链条,去年,竹山县从宜昌引进了这家竹茶集团茶产品加工企业。本来按计划,今年下半年才能投产,但是在当地多部门的帮助下,企业在三月底春茶上市前就提前投产了。

十堰市竹山县行政审批局局长 李修平:“我们把控制成本作为服务企业的核心,将审批事项、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进一步压缩办事时间,把投产时间缩短了4个月,减轻企业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让企业安心忙生产,放心搞经营。”

竹茶产业园占地150亩,总投资达10.5亿元,通过“1个集团+1个产业联合会+40家加盟茶企+10万亩基地”的发展模式,促进竹山县茶叶技术的标准化、品质稳定化、产品洁净化。

十堰市竹山县城关镇刘家山村村民 陈建斌:“他们与我们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同时他们还给我们提供种植、管护、采摘等环节的技术指导,他们再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回收,既增加了我们的收入,又提升了茶叶品质,我们实现了‘双赢’。”

除了智能生产线,竹茶集团还布局了集冷链仓储、物流配送、品牌推广、标准建立、技术培训6大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可年产绿茶100吨、红茶50吨、黑茶200吨,抹茶500吨。

十堰市竹山县委常委、副县长  范奇:“可以带动全县20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连接省内外300多家优质经销商,带动全县生态茶园基地30万亩,实现年销售收入12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就业2000多人。”

( 责任编辑:侯爽    新闻报料:8110110  )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1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