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后花园”里景色新 ——茅箭区大川镇乡村振兴观察

时间:2023-03-30 09:01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群山环绕下的浪溪村邓家院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资料图片)

记者在浪溪村蔬菜基地采访 记者潘世新摄

大川镇沟壑、山涧、溪流、群山构成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大川河春意盎然 记者 潘世新摄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纪枫波 特约记者 柯杨 刘沣 通讯员 叶俊 报道:清澈的河水围绕着绿树掩映下的村落,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通往农家小院;房前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内容多样的文化墙映入眼帘……走进“车城后花园”——茅箭区大川镇,步步是画、处处皆景,一幅幅清爽宜人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近几年来,大川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践行“两山”理念,着力推进“五个振兴”,一步步将“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愿景变成了实景。

农村更有看头

三月,绿树抽条,百花吐蕊。走进茅箭区大川镇浪溪村,精美别致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清新的空气夹杂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沁人心脾。

沿着一条名为“古树路”的山路前行,沿途生长着栎树、柳树、银杏树、黄楝树、榔榆树、铁坚杉树等古树,实属罕见。

顺着古树路走进卡子村,蜿蜒曲折的浪溪河,穿越千百年时光,从村中流淌;村头仿古牌坊“卡子古村”四个大字,给人以历史厚重感。

矗立在半山腰路边的一棵1450多岁的银杏树,正焕发新枝。据周边村民介绍,每到深秋,千年银杏树金光灿灿,绚烂无比,美得让人心醉。

“过去的卡子村山高路远,与世隔绝,现在我们依托古银杏树群的旅游资源,修建游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千年古树王国,村民开农家乐、卖土特产,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该村一位村干部说。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事关广大村民福祉,需要巧心经营、久久为功。”大川镇党委书记郭晨晨介绍。近年来,该镇全面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扎实开展河流“清四乱”行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实现从“一片美”到“处处美”的华丽转身。

美丽乡村美在山水、美在生态,更美在人文、美在精神。

大川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去年开展移风易俗、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党的政策、道德评议会、环境整治等活动300余场次,参与群众1000余名,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将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天蓝、水清、树绿,景观设施增多了,民居变漂亮了。大川,已经逐步变为“宜居、宜业、宜游,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产业更有奔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近年来,大川镇紧紧依靠“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先后发展猕猴桃、阳荷近千亩,辣椒百余亩、洋姜60亩、蜜蜂2000余箱,以产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以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大川镇浪溪村的蔬菜大棚内,如今已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村民们有的在整地、拉膜,有的忙着打底肥、起垄,大家正抢抓农时,为今年蔬菜产业发展做准备。

近年来,浪溪村将种植奶油丝瓜作为增收致富产业之一,成立浪溪河旅游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建设丝瓜种植基地,既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又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除了大力发展丝瓜、阳荷、辣椒等高山蔬菜产业,大川镇还深挖豆腐文化,组织农家乐打造特色品牌——“大川溪水豆腐宴”。在大锅内放入鱼头、白菜、鲜豆腐、冻豆腐、豆油皮等,四周配以具有农家特色的三个辅锅、三个小碗、六个凉菜,取“三阳开泰、四平八稳、六六大顺”之意,每逢节假日都有大批游客前来品尝。

未来更有盼头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加强能力作风建设,着力构建‘一心三带’大旅游格局,做到乡村振兴开路、康养产业开发、休闲旅游开花,将大川打造成茅箭乡村振兴先行区、市民漫步后花园、国家森林康养地。”郭晨晨充满信心地说。

蓝图已经绘就,大川镇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建设大川集镇康养中心——高标准规划大川康养小镇,建设小豆町科普研学基地,推进豆腐产学研销一体化建设,实现研学教育和生态度假同步发展,打造城市近郊康养旅居目的地。

打造百二河大川段溯溪慢游带——推进百二河流域景观河道治理建设,把原十房路打造成百二河至大川溯溪慢行道,让百二河沿线成为市民漫游后花园。

壮大唐家河路边乡村经济带——坚持农旅融合,以猕猴桃产业为核心,发展“旅游+采摘”模式,大力发展路边经济、庭院经济、农家乐(民宿)经济,将唐家河沿线打造成为全区休闲农业基地。

振兴浪溪河古树文旅康养休闲带——挖掘古盐道、古树群等特色文化,打造一村一景、一村多景,将浪溪、卡子、段家打造成文旅农田园康养旅游休闲带。

在新征程上,大川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广袤大地迎来欣欣向荣的美好前景,广大群众正昂首阔步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高山蔬菜富乡村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周亚晖 特约记者 任紫薇 实习生 张慧 报道:3月21日上午,记者在大川镇浪溪村高山蔬菜基地看到,蔬菜大棚主体已建设完成,工人正忙着在大棚外铺设水管。

这是该村蔬菜种植大户李前义建设的蔬菜大棚。“去年我种了1.6亩茄子,收入3万多元。今年我准备再扩建3亩大棚。”李前义介绍,“今年我55岁了,外出打工活不好找。在家里种菜,种完有人上门收购,挣得一点也不比在外面打工少。”对种植高山蔬菜,他信心满满。

该村高山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在上个世纪80年代,浪溪村就是十堰城区的“菜篮子”。近年来,该村以党建引领,采取“合作社+驻村帮扶单位+小额信贷+村委会+贫困户”的“4+1”帮扶模式,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流转农户抛荒、闲置土地并纳入村集体合作社,结成利益共同体,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的同时,促进农户增产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加。在村“两委”带领下,全村大力发展阳荷产业,截至目前,全村阳荷种植面积(含林下种植)达1000余亩,年产阳荷30万斤,带动农户就业100余人。

“我们村种植的蔬菜都在海拔800米至1000米的山上,高山蔬菜生长时间长,吃起来口感和普通蔬菜不一样。现在山里气温还很低,我们的蔬菜要晚一段时间才能种,这样就能抓住蔬菜淡季供应的良好时机,更能卖得起价格。”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显学介绍,去年,村里种植的奶油丝瓜深受市场欢迎,“我们的丝瓜和别处的丝瓜不太一样,口感是脆的,炒的时间久也不会变色。”

去年,浪溪村建设高山蔬菜基地30多亩,今年计划将高山蔬菜基地扩大至200亩。建成后,每年将带动60多户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当年可实现村集体收入增加40万元以上。

大川豆腐美名扬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马桂滨 通讯员 叶俊 实习生 闻书敏 报道:干净整洁的豆腐坊内豆香四溢,制作间里师傅正按照工序泡豆、打浆、滤浆、蒸煮、入模、挤压、翻板、切块……一块块白花花、软嫩嫩的豆腐出现在眼前。

“这是我们今天新做的豆腐、豆浆和豆花,大家品尝一下,可以顺便带一点回去,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大川镇大川村豆腐制作坊前,村民正热情地给过往游客介绍新鲜出炉的豆制品。

大川村制作豆腐的历史久远,一直以来就有手工豆腐的技术传承。当地农民利用自产的黄豆、红豆、黑豆、绿豆等磨制五彩豆腐,质地细腻嫩滑,味道甘甜鲜美,“大川豆腐”远近闻名。

据了解,大川村集体经济豆腐坊总投资140万元,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加工以豆制品为主的农产品,打造“大川豆腐”品牌,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余元。“现在,城区里好多超市、饭店都是我们的合作客户,每天我们准时做好豆腐,按时送到客户手中,平均每天要卖出五六板豆腐。”豆腐坊的师傅介绍。

目前,在大川村集体经济豆腐坊的带动下,周边已有10余家农户加入制作豆腐的行列。

该镇党委书记郭晨晨介绍,近年来,大川镇紧紧依靠“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坚持产业富民强村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猕猴桃、阳荷、豆腐、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以产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以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积极打造特色品牌——“大川溪水豆腐宴”,以特色美食为吸引点,以亲子文娱教育和主题教育为运营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新业态。

“目前,大川镇里做豆腐的农户逐渐增多,我们将加大支持力度,把它当作‘一村一品’、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郭晨晨表示。

乡镇名片

大川镇

大川镇地处茅箭区南部山区,距中心城区14公里,版图面积70平方千米,下辖5个行政村、2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905户3837人,209国道、446省道横贯全境。全镇森林覆盖率达95%,平均气温18℃。春季繁花似锦、夏季气候凉爽、秋季果满枝头、冬季素裹银妆,享有“天然氧吧”和“车城后花园”之美誉。近年来,该镇获得全国森林文化小镇、湖北省文明乡镇等称号。

扫码观看“山美民富的城市后花园”视频

诗意大川

春到浪溪

马胜江

古木参天的浪溪村

心思比泉水还要细

不信你看那溪流中

盛开的小浪花

一朵朵

比雪花更加干净

在浪溪村

每一棵古树

都如一位睿智的长者——

告诉你

这里的蔬菜为何如此脆甜

告诉你

这里的春天为何如此迷人

告诉你

这里的山水为何如此秀丽

告诉你

这里的空气为何如此清新……

在浪溪村

古老的盐道已成遗迹

生活的味道从未消失

在浪溪村

溪水和古树日夜交谈

阳光的手掌格外温暖

在浪溪村

丰收的果实挂满枝头

幸福的花儿分外鲜艳

浪溪村古树

( 责任编辑:侯爽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