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昼夜温差大,容易引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有些人图方便,在家随便找感冒药吃,结果病情反而加重。国药东风总医院呼吸内科病区主任石明提醒,感冒分为多种类型,市民不要随意吃药,最好到医院接受正规诊疗。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杨天娇
自行吃感冒药没效果
医生一看吃错药了
“上周,我出现流鼻涕、咳嗽、浑身乏力等症状。为了尽快缓解症状,回家后喝了三九感冒灵颗粒等五六种感冒药,可效果并不明显。”市民赵先生说,后来他实在难受,就到社区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对症开药。服药两天后,他的感冒症状明显减轻,身体逐渐康复。“别小看感冒,得病了还是要找医生看,才能对症治疗。”赵先生感慨道。
日常接诊中,石明也碰到一些吃错药导致病情加重的感冒患者。“他们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伴随发热,就误以为自己得了流感,在家服用奥司他韦。后来他们就诊,我一看多是普通感冒。”石明说,对于普通感冒、流感,很多市民都分不清楚,得病之后自行服药很不合适,不仅不能缓解病症,还有可能因为乱吃药给身体造成伤害。
“一般而言,流感症状主要是高热、畏寒、寒战,多伴有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流感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确诊为流感后再对症用药。”石明解释说。
“季节更替时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但并不是所有发热都意味着得了流感。如果患者确诊为流感,在发病后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能够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其他病毒感染,服用此药并无效果。”石明说,奥司他韦作为处方药,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市民不必囤积此药。
普通感冒5到7天可痊愈
切忌多种感冒药一块吃
生活中,如果出现发热、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该如何正确用药呢?
石明介绍,感冒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70%—80%由病毒引起,其中以鼻病毒最为常见。早期表现为明显的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咽痛或灼热感。若症状严重,还会引起发烧、头痛。
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感冒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行好转,一般5—7天就可痊愈。一旦出现感冒症状,可以服用对应的药物。“如果发热,体温在38.5℃以下,可使用物理降温;若体温较高,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如果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先用生理海盐水冲洗鼻腔,缓解鼻塞,同时可以根据说明书选择对症的非处方药。”
一些患者为了让感冒快点好,多种感冒药一块吃。石明表示:“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不同的感冒药可能含有相同的药物成分,容易造成一种药物成分重复服用。如果超过正常用量,将会带来不良反应,从而影响肝肾功能。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感冒药中都有退热药成分,因此,感冒药不适合和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退热药联用。
链接
处方药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服用
处方药,是指由医师开具处方,用于治疗已经确诊且病情较重的疾病,需要在医师、药师、护士监督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诊断和开具处方,消费者可以依据自己掌握的医药知识,并借助药品说明书,对小伤小病进行自我诊断和选用的药品,简称“OTC”。
国家对非处方药标识的样式、位置都做了相应规定。非处方药的专用标识图案分为红色和绿色,红色专有标识用于甲类非处方药,绿色专有标识用于乙类非处方药。日常生活中,非处方药的适用人群更广,副作用相对较少或者较轻,药性更加温和,特点是安全有效、稳定和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