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 后天迎来雨水节气,同样是雨,为何贵如油?

时间:2023-02-17 09:15 来源:十堰晚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罗毅 实习生 杨晋

“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2月19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意味着天气回暖,降水渐多。

说起春天的雨水,人们最熟悉的诗句莫过于“春雨贵如油”。为何春雨格外宝贵?对此,记者特邀市气象学会理事长刘国臻,聊一聊雨水的事儿。

渊源:春雨象征着丰收

每年公历2月18日—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雨水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今年将于2月19日6时34分5秒迎来雨水节气。

刘国臻介绍,雨水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元人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这一天,不管下不下雨,都充满着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人们也都在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乞求顺利安康。

古人将雨水节气的15天划分为三候:初候獭祭鱼;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动。意思是,到了这时候水獭开始捕鱼,它们将捕到的鱼先摆在岸边,就如同陈列供品祭祀;5天过后,大雁陆续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5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抽出嫩芽舒展生长。

谈及春天的雨水,人们必定会想起“春雨贵如油”。“所谓‘春雨贵如油’,说的是春季降雨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刘国臻介绍,越冬作物在冬季苗体小、生长慢、需水量不大,一般冬旱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影响不大。但雨水节气前后,农作物生长逐渐旺盛,需水量逐步加大,这时候遇到干旱,极易影响生长和产量。

特点:乍暖还寒适着衣

从十堰今年的天气情况看,进入立春以来,由于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我市出现了连阴雨天气过程,部分高山地区还飘起了雪花。从气温上看,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在个位数徘徊,天气比较寒冷。近期,十堰天气转好,但云层较厚,太阳时不时露面,最高气温也回到了两位数。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进入雨水节气后,我市又将迎来弱降水,气温走低,提醒市民注意保暖。

刘国臻介绍,从气候上看,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且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很容易让人在不经意中感冒。因此,在这个时段,一定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

另外,目前,我市正处于“七九”。在数九寒冬里,“七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正所谓“七九河开,八九燕来”,意味着从这时起,天气逐渐由冬寒向春暖转变,河面开始慢慢化开。在湖北,还有“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的谚语,形容的也是2月中旬起气温容易显著回升的天气特点。从十堰常年的平均气温来看,到3月上中旬,平均气温会升到10℃以上,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天。

习俗:雨水节气吃“龙须”

雨水节气的来临标志着降雨开始,正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但都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

雨水这天,无论下雨还是不下雨,很多地方都有一些特定的习俗。刘国臻介绍,在我国南方地区,雨水当日清晨,雾气还未散去之时,一些年轻的母亲会牵着幼小的儿女站在路边,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一旦有人经过,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拦住对方,让孩子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这在川西民间称为“撞拜寄”,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

与之相似的还有川西的“拉保保”,即父母给孩子认“保保”(干爹干妈)。这一习俗在四川广汉已发展成一个全民参与的节日——“保保节”。雨水节气拉干爹,是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保佑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地成长。

另外,雨水节气吃“龙须”,是我国部分地区的民间食俗之一。在湖北,雨水时节吃的龙须菜,其实就是嫰豌豆苗。早春抽芽的豌豆苗,掐尖儿下锅清炒,清香脆嫰,吃起来齿颊生芳。和豆腐、瘦肉丝同煮,豆苗青翠,豆腐雪白,汤色清碧,十足一道色美味鲜的春汤,正是早春的“吃春”佳选。

养生:春养脾胃,“春捂”防凉

雨水虽已迎春,但天公不作美。变化无常的天气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甚至会心神不宁,影响身体健康,对患有高血压、哮喘、心脏病的人来说更加不利。刘国臻提醒,市民在这个时节应该积极调养,多多锻炼,这样有助于情绪稳定和身心健康。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食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脾胃能消化五谷,是气血生养之源。五行中肝属木,在味为酸;脾属土,在味为甘。

进入雨水后,春季肝旺而脾弱,饮食上宜少酸多甜,可多食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山药等。风多物燥的天气易使口舌干燥,宜食果蔬及汤粥。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感冒。

需要注意的是,雨水时节还要注意“倒春寒”天气,尽量做到“春捂”。“春捂”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天气渐渐暖和,人们逐渐脱去棉袄穿上单衣。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寒冷,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容易致病,所以此时“春捂”是有必要的。

(内容来源十堰晚报,转载须经十堰晚报授权)
(编辑:曹婧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