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20人讲20村| 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山沟里回荡幸福歌

时间:2022-10-13 08:02 来源:十堰晚报     进入数字报

吕家河村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和“旅游名村”。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 记者 朱江

古老的吕家河蜿蜒流淌,从武当后山静静流下。如今,背对着清清的吕家河,左边是火龙果大棚,右边是蓝莓采摘园。每到采摘季,游客时而穿梭在绿色温棚里,时而行走在田埂上,趁周末休闲时间带着孩子前来现摘现吃,体验生态采摘的幸福乐趣。

建设大棚采摘园开发生态化产业

国庆期间,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的太子道火龙果基地,连片的火龙果长势喜人。满园的绿鞭枝条上挂满了红彤彤、沉甸甸的果子,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自驾车游客采摘。

吕家河村位于丹江口市西南部,该村属于中国传统村落和革命老区村,属特色保护类村庄。全村区域面积19.85平方公里,以山地为主,有耕地面积1579亩,林地面积24227亩,户籍人口349户1196人。

长期以来,这里的村民经济生活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传统的粮油种植维持。受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的限制,粮油生产效益总是增产不增收,农民的生活停留在够吃稍有结余的温饱状态,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项目,农民的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吕家河村凭借扶贫开发政策的东风,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引进湖北神农之野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入驻这里,建设高科技大棚采摘园,开发生态化产业。

2017年,采摘园基地正式落户吕家河村。同年5月,流转吕家河土地120亩,建设鲜果采摘园。其中,火龙果大棚50亩、蓝莓50亩、樱桃20亩。

“我们村依靠发展火龙果、蓝莓种植,带动周边村民10户37人在基地务工增收,仅火龙果一项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4万多元!”吕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易明谦欣喜地说。

在吕家河村采摘园,左边是火龙果大棚,右边是蓝莓采摘园。

去年,该村集体实现经济收入超10万元

五年磨一剑!湖北神农之野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依据地势,划分区域;平整土地,改良土壤;人工修垄,智能滴灌;水肥管理,除草松土……“现在,家门口种上了火龙果,我们不但能吃到新鲜的火龙果,而且还能享受到采摘的乐趣。”日前,慕名前来采摘的十堰市民胡先生拉着女儿的手高兴地说。

“现在政策真好,有老板来投资,开发土地荒山兴项目。我们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的佣金,还能在基地务工拿薪金,我们这些没有外出打工的人,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越干越有奔头。”村民陈兴华感慨地说。

千门万户悬菖艾,出门十里闻药香。“艾蒿产业也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端午节前后,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到合作社抢收艾蒿。现在村发展了380多亩艾蒿,大约要收三四百吨鲜叶,能给我们村创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易明谦告诉记者,为鼓励村民发展艾草增收致富,2018年该村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能动性,鼓励后备干部代吉红带头发展艾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在村加工车间,已开发艾条、艾灸、艾枕、足浴包等10多款养生产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村积极吸引能人回乡兴业,建设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园、种植基地、鲜果观光采摘园。2021年,该村发展星级农家乐40家,人均可支配收入8.2万元,村集体实现经营性经济收入10.8万元。

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吕家河民歌是一种流传于官山镇吕家河村的汉族民歌,由于该村地形闭塞,因而留存了大量的原生态的汉族民歌曲目和民歌歌手。2008年,吕家河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吕家河村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在易明谦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他们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创建了吕家河民歌堂廉洁文化体验区、均县苏维埃旧址红色文化教育区、姚家大寨红色革命足迹体验区、吕家河政治生活馆等众多红色教育基地,将吕家河村成功打造为“丹江口市初心教育基地”。

昔日交通闭塞的小山村,现在变成了环境优美、村民富裕、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吕家河村先后被十堰市直机关工委、丹江口市委组织部、丹江口市直机关工委授予“党员干部教育基地”;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和“旅游名村”,并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未来,吕家河村将继续巩固生态采摘产业,重点打造艾产品品牌,促进艾草产业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以艾草带动村民的增收,结合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今年49岁的易明谦信心满满。

( 责任编辑:曹婧    新闻报料:8110110  )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1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