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罗毅 实习生 赵萌倏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提到小暑,人们脑海中常会出现唐代诗人元稹的这句诗词。今日,我市进入小暑节气。正所谓“小暑过,一日热三分”,进入小暑节气后,三伏天也将拉开序幕,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要登场了。
十堰天气
雨水告退 酷热登场
每年公历7月6日、7日或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之始。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即小热。古人认为“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也就是说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开始,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但事实上,小暑和大暑一样,都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因此民间常常“二暑”并重,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小暑究竟会有多热?元代文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蟋蟀居宇”,蟋蟀离开田野,躲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三候鹰始鸷”,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可谓“热力”十足。
从气候上看,进入小暑节气,标志着三伏天的到来。古人通常把每年最热的一段时间称为三伏。三伏的计算方法是:自夏至日起的第3个庚日进入初伏(今年7月16日),第4个庚日进入中伏(今年7月26日),立秋日起的第1个庚日进入末伏(今年8月15日)。今年,三伏将长达40天。
从十堰天气情况看,进入7月后,晴热天气在阵雨的造访下稍有停歇。由于台风外围气流的影响,我市时常伴有阵雨、雷阵雨等强对流天气,气温有所回落。今天开始,随着我市天气转晴,气温也将开始回升,市民要注意防暑降温。
需要注意的是,从气候上看,进入小暑节气,雨水越来越多,而且还很集中,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穿衣指南
颜色宜浅 材质要吸汗
进入小暑节气,高温高湿的天气要登场了,人们常用“蒸桑拿”来形容此时的感受。
专家介绍,进入小暑,市民穿衣要注意这几点:穿得少未必凉快。在气温接近或超过37℃时,皮肤不但散热功能减弱,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故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越是暑热难熬,越应该穿吸汗的衣服保护自己,建议市民穿一些浅色的薄长衣、长裤,可以阻隔日光的暴晒,以利于防暑。此外,在背心外搭一件棉麻的短衫,也是不错的办法。
选择吸湿材质的衣物。天气炎热,外衣基本上都要贴身穿着,因此衣物的材质要耐磨、轻薄,透气散热性好,对皮肤无刺激性。材质的吸湿性对衣物的凉爽程度有很大影响,因此,最好选用吸湿性好的棉、麻、丝等天然植物纤维加工而成的衣服。在衣物的颜色上,白色最适合夏天穿着。从防晒角度来说,浅黄色衣物防晒效果较差,深红色和藏青色是最理想的防晒色,但深颜色容易吸热。
需要注意的是,夏季酷热,有些颜色会扰乱人的心情,比如红色可使人血压升高,变得兴奋、烦躁;黄色会使人心烦意乱,因此穿衣最好避免这两种颜色。
小暑时节,我国民间有“食新”的习俗。所谓“食新”,就是将新打的米、麦等擀成面条、包成水饺,或是蒸上一锅香喷喷的米饭,与邻居乡亲分享,由此表达对丰收的祈愿。此外,民间还有晒书画、晒衣物等习俗,俗称“六月六,晒红绿”。主要是因为小暑节气后,天气炎热,雨水较多,物品容易发霉长虫。此时,把自家的书画、衣物拿出来晾晒,可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养生技巧
劳逸结合 把控情绪
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时节人体阳气活动最旺盛,应该注重养阳,适应季节的变化。因此,人们在工作生活中,要注意调整心态、把控情绪,要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小暑养生,首先要做到平心静气以养心。炎炎夏日,人们容易焦躁不安、疲惫困乏。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清淡饮食以养胃。小暑高温多雨,容易产生消化道疾病,因此在饮食上要注意卫生,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以清淡为主,富有营养为宜。要多吃苦味、酸味食物,切忌贪凉。小暑时节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多喝水,尽量避免在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链接
古诗词中的小暑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苦热
【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
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
坐觉蒸炊釜甑中。
有趣的小暑谚语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意思是说,小暑和大暑节气正是北方的雨季,是降雨最多最大的时候,雨水甚至可以把老鼠灌死。
小暑温暾大暑热:意思是说,小暑时节气温还没到达到最高值,天气只是温而不算热。等到了大暑时节,那才叫真正的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