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十堰美术界“拓荒人”莫麓云辞世:德艺双馨高风照千秋 书画耕耘桃李满天下

时间:2022-05-09 08:54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2015年,莫老接受十堰晚报记者采访。(图片资料)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冰客 图/记者 陶德斌 报道:5月6日20时,被誉为十堰美术界“国宝”的国画大师莫麓云因病辞世,享年87岁。“人生楷模、艺术典范,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在昨天上午举行的追悼会上,莫麓云先生治丧委员会对其如是肯定,“十堰美术界的拓荒者、播种者和导师,十堰美术史的‘活化石’,十堰市高等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一位辛勤的园丁。”

“半生坎坷,怀抱负,书画耕耘桃李满天下;一世清凉,写真情,文章载道高风照千秋。”“一棹潇湘归,再拟访桃源,诗词书画随波去;三春新梦续,还将写芳草,道德文章入卷来。”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书法家叶继成为莫麓云撰写的灵堂挽联,道出了社会各界对莫麓云的深切缅怀。

甘做“拓荒者”,开创十堰美术新时代

十堰美术界从无到有,从有到发展到一定阶段,取得优异成绩,莫麓云功不可没。可以说,莫麓云是十堰美术界的开拓者、播种者和导师,人们尊称其为“莫老”。

1935年,莫麓云出生于湖南省桃江县的一个普通农家。童年时代就喜欢画画,“画家梦”在他心中萌生。195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武汉市硚口区委宣传部、南洋烟厂从事宣传工作,在省博物馆从事文博工作。1955年考入中南美专(广州美院前身)中国画系,师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教授。3年后顺利毕业。

1974年,莫麓云来到十堰,在市群艺馆从事群众美术辅导。当时的十堰可以说是一片“文化沙漠”,人们忙于填饱肚子,哪有精力追求美术等风雅之事,但莫麓云认为,只要坚持传播美,人们早晚会接受和喜欢的。

2015年1月9日,市民在十堰市博物馆欣赏莫麓云画展。(图片资料)

叶继成回忆道,来到十堰后,莫麓云入工厂、下农村、进学校、走机关、到公社,义务举办各类美术培训班,指导群众绘画创作,普及美术教育,培养美术和书法爱好者。这些成了他所有热情的投注点。莫麓云的汗水没有白流,美术培训班四处开花,渐渐地,不少学员对艺术、对美的渴望被激活,成为了美术爱好者。

有了“血肉”,没有“骨架”也不行,莫麓云四处“挖人”,只要发现一个好苗子,就会千方百计挖过来。大批经他培养的年轻人才先后成为十堰美术界拓荒期的骨干。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各画种由此人才基本具备,十堰美术界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辛勤“播种者”,培养出一批学院派美术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只有群艺馆里的几个画家支撑着十堰美术的“门面”。莫麓云以群艺馆为基地,四处挖艺术人才,并通过举办美术培训班来“养”人。

经过他的全方位育人,1976年十堰美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当年,湖北省举办草图观摩会,十堰因组织美术创作成绩优异、作品最整齐,扛回了由著名画家周韶华亲自书写的“辅导美术创作成绩优异”锦旗,拿回十堰美术史上第一个荣誉。

1979年,莫麓云等人在省内率先成立市级美术家协会——十堰市美术家协会,并被推选为第一届十堰市美协主席,且影响日高。1980年,莫麓云又促成十堰市书法家协会的成立,并担任第一届主席。

“仅靠举办培训班不行,十堰一定要培养出专业的美术人才。”那时,莫麓云这样认为。在完成群众性美术普及教育后,莫麓云等人又着手考虑将美术教育进一步向纵深推动。1984年,莫麓云调入十堰大学(现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十堰市高等美术教育。

“莫老是十堰市高等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一个辛勤的园丁。”在莫麓云治丧委员会的悼词中这样写道:“到十堰大学筹建美术系,是莫麓云开拓十堰美术教育事业的第二个里程碑。到十堰大学后,莫麓云先生从选调师资,到创建学科专业;从基础理论与专业教授,到指导学生创作,事无巨细,他亲力亲为。上课,他来的比学生早,下课,他走的比学生晚;对青年教师,他总是帮他们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困难;对取得成绩的青年人才,他总是毫不吝啬地向外推荐……”

在姚强、胡盛骑、赵家富、刘善林、李建刚等一批美术科班毕业生相继加入美术教学队伍后,十堰美术界结束了群众普及时代,年轻的学院派登场,拉开培养十堰高等教育美术人才的序幕。“莫麓云为十堰美术事业发展做的虽然在当时是启蒙、开化性的工作,但正是有了那些工作,才使得如今十堰美术界后继有人,蓬勃发展,引领十堰美术向新的高度攀登。”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十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胡盛骑说。

1995年,莫麓云告别讲坛,光荣退休。弟子们依依不舍地说:“莫老不仅是我们的好老师,更像是我们慈祥的父亲。”退休前夕,美术系师生自发为他举行盛大的烛光晚会,在学生们的簇拥下,莫麓云热泪纵横,所有付出的心血都在那一刻得到了回报。

十堰美术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醉月图》。

作品《老师的肩膀》体现了莫老深厚的画功,画面直击观众心灵。

作品《武当仙宫》以线条勾勒做筋骨,以墨色濡染做铺排,神韵尽显。

国展获奖,实现十堰美术界零的突破

上世纪八十年代,莫麓云生活、工作在鄂西北,不仅奏响了他人生事业的华彩乐章,也迎来了艺术生涯的旺盛创作期。秦巴风土人情、汉江历史沧桑,会同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变,在莫麓云的笔下,一幅幅宏大画卷饱含深情地徐徐展开。

1984年,莫麓云创作的《醉月图》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荣获优秀作品奖。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由文化部、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美术界最权威、规模最大的顶级展览。莫麓云的获奖,使得十堰美术界在全国美展中实现零的突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莫麓云在接受胡盛骑的采访时,谈到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1983年6月底,莫麓云到郧县(现郧阳区)南化塘采风,遇上当地农民排练庆七一节目。看到喜气洋洋的场面,他产生了创作激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各项政策落实,带来社会巨大变化……走在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是笑声,都是希望,一派生机勃勃。我个人理解,一个人的成功是与国家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越深入深刻,才能从个别闪光的事物中发现创作具有社会本质意义、有思想深度的艺术作品。《醉月图》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

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曾撰文写道:“《醉月图》是莫麓云同志的创作,几乎令我感到是我们第六届全国美展的象征,充满了自信、欢乐。”

省群艺馆研究馆员、一级美术师李吉君曾在《宝藏满山麓艺美妙若云——莫麓云和他的书画艺术》一文中这样评价《醉月图》:“中国画《醉月图》画面特别单纯,极其简陋的木凳一角仅有一只酒杯、一双木筷,朴实的庄稼汉蹲坐在更矮小的物体上,舒展地拉着委婉悠长的曲调,述说着民间的故事,享受着恬淡的快乐,并期盼着更美好的未来。淡淡的云,圆圆的月,空旷的境,无尽的情。几十年后,再看莫麓云先生的作品《醉月图》,还是那样的亲切、动情。”

诗书画全才,以笔墨书写春秋

莫麓云主攻中国人物画,亦善山水花鸟,兼好书法、诗词,其画继承中国古代文人绘画的传统,熔诗书画于一炉而又有所发展。

莫麓云的人物、花鸟、山水画臻于化境,书法、诗词温厚凌志。为了画好武当山风光,他多次攀登武当深山,速写画了不计其数,对武当山道观建筑不断考证,画面也是不断斟酌精益求精。写江山咫尺有千里之势,引江河入胸怀,搜尽奇峰打草稿。

莫麓云笔下的武当美景带着一股仙气,从《天下第一仙山》到《武当胜迹图》,从遇真宫到金顶,峭壁神潭、飞阁流丹、桂殿兰宫、仙山琼阁尽显真容雄伟、旷远飘逸。这些作品无不体现了他对武当圣山、对壮阔山河的赤诚与热爱,对地域特色文化建设和创造的理想与壮志,更表达了他对艺术创造的不朽与永恒的追求。

更让人敬佩的是,莫麓云所有画作的配诗都是自己创作、自己书写。“莫老诗书画三位一体,文化学识积淀很深,美术界很少有人这么齐头并进。”十堰市美术家协会原主席、画家姚强评价道。

第二故乡,最好的时光留在了十堰

莫麓云退休后曾与老伴于2015年定居武汉,因对十堰这个第二故乡的不舍之情,2018年又回到十堰,他格外地开心和兴奋。他在十堰工作、生活了40年,最好的时光都在这里度过,十堰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来十堰工作是莫麓云人生和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在这里,他创作了《播火》《师徒》《造车工人》《归途》《畅怀》《三重奏》《祖孙同乐图》《醉月图》《山里人》《晚晴》《架线工人》《尝》等众多优秀作品。

莫麓云曾对胡盛骑说:“其实我的艺术到十堰才算真正开始。以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长时间深入艺术探索,也没有代表性的作品。到了十堰后,随着生活境遇的好转,我的艺术思维也活跃起来,创作激情被激发了出来,好作品也越来越多。我对十堰很有感情,如果说我在美术上取得了一点成绩,我想都是这块土地给予的,因为她是我的第二故乡。”

2015年1月9日,莫麓云将他创作的26幅书画精品捐赠给十堰市人民政府,包括1997年入选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览并荣获优秀奖的《天下第一仙山》、1977年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的《光辉的典范》、1984年作为优秀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醉月图》、2004年入选第十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并获佳作奖的《尝》、2007年入选湖北省美协成立50周年美术作品展的《老师的肩膀》。

题写报头,墨香永远留人间

值得一提的是,《十堰晚报》使用20多年的报头“十堰晚报”4个字也是出自莫麓云之手。

老报人杨治安在回忆《十堰晚报》创刊之初的文章中说,1995年地市合并,市里决定创办一张晚报,这个任务落在了原《十堰日报》的同仁身上。“记得选用报头字时,报社9楼会议室桌面上铺满各种书法字样,有本地知名书法家送来的佳作,也有从碑帖上找来的古代名人字迹,大家一番激烈讨论,最后集思广益选中了一位我们十堰本土老书法家的作品,一直沿用至今。”

创刊号上刊发的《本报征集报头圆满划上句号莫麓云应征作品中选》的报道,记录了《十堰晚报》报头征集的全过程——“本报自向社会公开征集‘报头’以来,共收到应征作品268份,应征作品部分出自市内书法名家之手,约有三分之一来自各县边远乡村书法爱好者。这些作品或遒劲有力,或婉约秀美,都饱蘸深情。经认真评选,本报采用了十堰著名书法名家莫麓云先生的精心之作。”

《十堰晚报》创刊27年,出版了8000余期,莫麓云题写的“十堰晚报”也是8000余次与读者天天见面。虽然莫麓云的书画作品名满鄂西北,但最为十堰人民所熟悉的却莫过于这4个字了。

如今,代表十堰美术史里程碑的画作《醉月图》将饮誉千古,“十堰晚报”4个字的报头题字依然墨香人间。

莫麓云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于昨日上午举行。莫老选择了树葬,让他的艺术生命来于自然,仍将归于自然。

“莫麓云先生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质朴的一生,坚韧的一生,勤奋的一生,收获的一生。”在莫麓云追悼会上,治丧委员会这样评价道,“纵观莫老的一生,是教育的一生,是艺术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奋进的一生,是心胸豁达、激情与智慧的一生。”

( 责任编辑:封荣娟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