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迎来二十四节气里的立夏,这也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的到来预示着夏天已至,气温将明显升高,自此风暖昼长,万物繁茂。不过,从十堰当前的天气情况来看,虽然我市天气不错,但离真正进入夏天还有一段时间,春天已经“余额”不足了。从常年情况来看,十堰一般在5月20日前后入夏。
立夏三候
蝼蝈鸣:立夏之日“蝼蝈鸣”。按东汉郑玄的解释,“蝼蝈”为蛙类,非蝼蛄(lóu gū)。立夏鸣的据说是一种色褐黑的蛙。
蚯蚓生:立夏后五日,“蚯蚓生”。蚯蚓又名曲蟮,蟮长吟于地下,感阴气而曲,乘阳气而伸见。
王瓜生:再五日,“王瓜生”。此王瓜又名“土瓜”,“瓜似雹子,熟则色赤,鸦喜食之,故称‘老鸦瓜’”,非黄瓜。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
十堰天气:气温渐高 入夏还早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分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意思是,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松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渐渐长高。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记载:“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已成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在天文学上,立夏意味着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但是,从气象学来看,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至22℃以上为夏季开始。因此,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了“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从我市当前的天气情况来看,进入5月以来,我市一直维持着晴好天气,最高气温回到了30℃以上。未来几天,我市还将维持晴好天气,但气温会出现波动,将降至30℃以下。从总体情况来看,进入立夏节气后,虽然气温走高的势头越来越明显,但我市真正进入夏季还需要一段时日。从常年情况来看,我市一般在5月20日前后入夏。所以,当前,春日的“余额”已经不足了。
穿衣指南 | 立夏可以“乱穿衣”
在中国古代,人们是很重视立夏节气的。历史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天子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盛大的“迎夏”仪式,并指令官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仪式上,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司夏之神的敬意和对夏粮丰收的祈求。明朝《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到立夏那一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官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是夏季开始的日子,处在农历4月初,称之为孟夏(夏之初)。
从气候来看,进入立夏节气后,气温明显攀升,炎热初显端倪。另外,立夏时节温差较大,中午气温高,早晚又比较凉,因此,在这个时段,穿衣很有讲究。气象专家介绍,市民在立夏时节,要学会“乱穿衣”,清晨可以参照春、秋季的着装;白天气温骤升之后,可以参照夏季的着装;到了傍晚和深夜,可以参照秋、冬季的着装。总之,气温多变,要注意随时增减衣物。
另外,立夏以后,气温普遍升高,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汗液长时间滞留在皮肤和贴身内衣上,便会发酵变质,散发酸臭味。因此,贴身内衣面料要选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散热性的麻、丝、棉织品。此外,市民在立夏时节可以穿一些色彩缤纷的衣服,简单舒适宽松的穿搭,很清爽,又自在。
燕子衔春去,薰风带夏来。进入立夏节气后,一些地区不仅保留着吃“五色饭”、喝“立夏茶”、“斗蛋”等传统习俗,而且创造性地将立夏习俗融入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多姿多彩的活动,让市民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立夏节气传统的习俗。
节气习俗 | 迎夏、尝新与斗蛋
迎夏
在古代,立夏这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尝新
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腌鲜、卤虾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笋、蚕豆、豌豆、黄瓜等。
斗蛋
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后再套上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破者认输。
秤人
古时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到立秋再秤,看经过苦夏,瘦了多少。酷暑之下,大汗淋漓,正是最好的减肥季节。
有意思的是,当时“悬以大秤”,民间形容是,“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闺秀都走出了深闺,悬秤看来像是秋千,燕是赵飞燕,环是杨贵妃了。
节气养生 | 清淡少盐、养肝为主
早睡早起
立夏后,气温升高,天气炎热,人的心率会随着气温攀升而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脏息息相关。
人们应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夜卧早起,及时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避免疲劳,充足睡眠,加强对心脏的保养。
戒燥戒怒
保健专家提示,立夏后,天气渐热,人们易烦躁不安,情绪波动,此时节养生需遵循静心养肝戒躁怒的原则。
保持精神安静、心志安闲,心情愉悦,笑口常开。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心态平和、心情舒畅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清淡少盐
夏季心火较盛,饮食上应以清淡少盐的蒸煮类食品为主,多吃果蔬,及时补水,低脂低盐。此外,还应少食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山药、小麦、玉米、海产品、蛋类,这些食物既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养肝为主
立夏后,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湿热交加,这个时候人体肝脏处于旺盛状态,调养应以养肝为主。
除戒烟戒酒,规律作息,调养精神、制怒养肝外,在饮食调理上,多选择一些健脾祛湿、生津养肝的饮食,如黑米、豆类、荠菜、芹菜、油菜、菠菜、胡萝卜、莴笋等。
活动筋骨
应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如游泳、慢跑,还可进行郊游、踏青、爬山,以畅达胸怀、陶冶性情、活动筋骨。
节气诗词 | 古诗词中的春分
品读古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眼中“立夏”景象吧!
《立夏》
(汉)司马相如
南疆日长北国春,蝼蛄聒噪王瓜茵。
新尝九荤十三素,谁家村西不称人。
《初夏曲》三首
(唐)刘禹锡
铜壶方促夜,斗柄暂南回。
稍嫌单衣重,初怜北户开。
西国花已尽,新月为谁来?
时节过繁华,阴阴千万家。
巢禽命子戏,因果坠枝斜,
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
绿水风初暖,青林露早唏。
麦陇雉朝锥,桑野人暮归。
百舌悲花尽,平芜来去飞。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晚 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综合人民网、央广网、央视网、中国天气网、中新网、十堰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