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不忘初心为人民 宣传工作谱新篇

时间:2021-12-28 08:42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熊应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情表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共产党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价值体现,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凝聚民心,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求真务实,让党的创新理论接地气。高举旗帜要坚持鲜明的实践导向,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改革发展最前沿、生产生活第一线熠熠生辉。竹山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响亮提出,加快建设“经济倍增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这是立足竹山优势、对标中央决策部署、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务实举措,是落实省委提出“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绿色崛起”的生动实践,也是落实市委“经济倍增、跨越发展”目标的责任担当。

大众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进农家。近几年来,竹山县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建设过程中,致力于党的创新理论大众传播,涌现了一批好典型。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银奖获得者王义富几十年如一日用花鼓船歌的形式歌颂党、歌颂新生活,成为家喻户晓、群众喜欢的宣讲名嘴。《半月谈》等媒体关注的得胜镇“稻香诗社”聚集一批农民诗人在诗词歌赋中抒发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让党的创新理论浸染着田园风情。“理响竹山”微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吸引100余名志愿者参与理论微宣讲大众文稿撰写,300余支微宣讲队伍网上网下大众化宣讲,形成了“你讲我讲大家讲、真信真用真管用”的浓厚氛围。

顺应民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让创建成果更多惠及百姓。近30年来,竹山县持续开展“十星”文明创建,高度重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2018年以来,全县上下群策群力、实干巧干,成功夺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奖牌。“久久为功、敢闯敢拼、崇德向善、万众一心”的创文精神助推县域文明指数和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让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富口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幸福生活指数、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十堰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产业富市”目标的重要基础。竹山县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做强五大产业集群,其中“建成年综合收入100亿元以上的绿松石产业集群”“建成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文旅康养产业集群”。我们要紧盯目标、实干实为,让百姓在文化强县建设中享受实惠,在产业发展中富口袋,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中“富脑袋”。

为民解忧,涵养“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怀

为民办好实事,件件落地有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县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县740余个基层党组织、1.6万余名党员、5万余名志愿者深入社区(村)、企业,认领服务岗位、对接群众需求,积极参与“安全隐患大排查”“营商环境我助力”等实践活动,累计办成14000余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

建设清廉文化,营造浓厚氛围。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竹山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要把清廉文化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重点宣传施洋、张振武、许明清等革命先烈以及竹山历史名人中清廉自律、亲民爱民事迹。充分运用竹山高腔、堵河皮影、彩船歌舞、官渡民歌等形式,推出一批清廉文化作品。将清廉文化融入“十星”系列创建,强化全域创十星的工作机制,大力营造以廉为美的社会风尚。

(作者单位:竹山县委统战部)

( 责任编辑:徐蕊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