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现代小说结构的三种形态

时间:2021-12-27 08:50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晓苏

结构是一个多向度、多层面、多形态的概念,既有内容结构又有形式结构,既有时间结构又有空间结构,既有外在结构又有内在结构,既有情节结构又有主题结构,既有显在结构又有潜在结构,既有传统结构又有现代结构。

反讽结构的常用框架

框架具有立体性、复合性和层次性三个特点,既涉及形式又涉及内容,既涉及情节又涉及人物,既涉及语境又涉及情境。可以说,一部反讽小说的反讽性首先是由文本的反讽性框架决定的。

一是时空框架。时间和空间是小说的两个最基本的叙事元素,也是小说结构的经纬。反讽小说的时空必须具有反讽性,即对荒谬、矛盾、错误、无聊、可笑的对象进行审视、批判、嘲笑、揶揄和反思。只有这样,时空才能构成一种反讽性的结构框架。

二是因果框架。在反讽性小说中,作家们有意破坏了因果之间惯常的逻辑性,刻意制造出因果关系的种种悖论,以此对荒谬和矛盾的事物表示嘲弄、挖苦、讥笑和怀疑。

三是正反框架。这里,作者并没有对正反两种因素持褒贬态度,他只是客观而冷静地展示两种因素之间的尴尬、滑稽与矛盾,对相互对立的两种因素不作任何评价和判断。

错位结构的矛盾对峙

错位即位置发生了错动,近义词有错乱、偏离、撕扯、分裂和位移等,和谐、一致、同步、融洽和平衡是它的反义词。在文学作品中,错位的情形也随处可见。

一是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这里所说的理想,指人们因对现实的不满而产生的某种愿望与诉求,指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永不满足感和得寸进尺性。因为种种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理想与现实总会存在反差,因此错位现象便不可避免。

二是精神与物质的失衡。人物都是由多组两极性格组合起来的,其中重要的一组便是物质和精神。按照矛盾的辩证法原则,物质与精神既对立又统一。由于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制约,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往往不能同时得到满足,有时甚至会出现失衡状态,而物质与精神的失衡又成为人物心理错位的重要原因。

三是欲望与伦理的冲突。欲望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的本能。伦理则是一系列控制欲望、规范欲望和管理欲望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因此,欲望与伦理的冲突便在所难免。

圈套结构的误区设置

在圈套结构的小说中,叙述者常常是一开始就顺着读者的思维定势和接受惯性展开叙述,故意在情节的演进过程中先给读者制造某种关于结局的错觉,然后在关键部位笔锋陡转,突然偏离原来的叙述方向,在结尾或高潮处推出一个与错觉完全相反的结局,从而让读者原有的阅读期待猝然落空,造成强烈的预想性反差,同时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惊喜。

一是人物的假象。人物的假象制造分为制造人物关系的假象和制造人物性格的假象,即竭力掩盖人物之间的真实关系,首先刻意放大人物性格中次要的一面,而将其性格的主导性暂时藏匿起来,使读者对人物性格产生误会。

二是语言的陷阱。一方面是由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构成的陷阱,即相关人物为了掩盖真相而故意释放虚假信息,从而转移读者的视线,误导读者对情节的未来产生错觉。另一方面是由叙述者的叙事语言构成的陷阱,即叙述者为了不让读者过早地发现破绽而进行的语言干扰,目的也在于麻痹读者,让读者深受假象迷惑而浑然不觉。

三是主题的迷宫。由于圈套结构小说中充满了误区,既有人物的假象,又有语言的陷阱,随之而来的是情节的一波三折、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所以它的主题就显得更含蓄、更朦胧、更复杂,形成一个主题的迷宫,从而扩大了小说的意义空间,为读者提供了多种理解与阐释的可能性。 (记者 段吉雄 整理)

( 责任编辑:曹婧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