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喜迎党代会| 十堰:擦生态底色之亮 绿色环保更添彩

时间:2021-12-03 08:54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徐正国 特约记者 叶相成

成群的锦鲤在污水处理厂沉淀池中欢快畅游,你见过吗?

“全国罕见!”最近,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龚鹏飞向各路参观者介绍泗河污水处理厂在沉淀池养鱼的情况,“这充分体现了十堰对污水处理稳定性的自信。”

鱼儿成为水质检测员是我市五河治理成效的一个有力证明。肩负“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历史使命,污水治理一直是十堰的头等大事。

2012年以前,我市境内汇入丹江口水库的神定河、泗河、剑河、犟河和官山河等五条河流水质全为劣V类,见不到鱼儿的影子。

“决不能让一滴污水流入丹江口水库!”从数据上看,五河年入库总量不到丹江口水库蓄水量的百分之一,十堰“守井人”却为此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截污、清污、减污、治污、控污、管污”六大系统工程从此开启。经过4年治理,到2016年底,犟河水质率先达标,多年难得一见的鱼儿又多起来了!

“不管难度有多大,其它四条河流的治污任务确保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

在此后近五年的综合治理过程中,我市先后投入30多亿元,清除污泥和垃圾,整治排污口,建设污水处理厂、清污分流管网等设施,实现了清水还河、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混排水沟口建站处理。这是我市在全省首创的“三水分治”,此举根治了城区范围内黑臭水体顽疾,水质实现了质的飞跃。

为了确保五河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我市汇集人工快渗、红菌技术、膜工艺等国际先进污水处理工艺多达27种,堪称“全球污水处理技术博物馆”。

环境监测数据显示,经过5年持续攻坚,官山河、犟河、剑河已持续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神定河、泗河消除劣V类,达到地表水IV类。

“五河治理成为全国典范,境内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保持Ⅱ类以上,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夏涛说。

一库净水,既得益于污水治理,也得益于生态修复。

市林业局局长王洪林说,五年来,我市以全域绿化为中心,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绿满十堰、精准灭荒等重大生态工程,新增人工造林133万亩,封山育林103万亩,全市基本实现应绿尽绿。

湖北省林业局年度林地变更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十堰市林地保有量达到2904万亩,森林面积2603万亩,覆盖率达73.5%,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8.2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10130万立方米,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15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森林蓄积量三项约束性指标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湿地保有量保持在139万亩。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达到66处,总面积53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2.72%,数量和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森林、绿地、湿地素有“绿色水库”之称,能很好地涵养水源。市林业局生态修复科科长袁晓秋算了一笔账,目前十堰森林、绿地、湿地每年所涵养的水源相当于40多座1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

“十堰的生态颜值越来越高,也备受动植物的青睐。”在十堰生物多样性科普馆,市野保站站长雷波高兴地说,“你看,最近几年,野猪多起来了,黑熊也现身了,连‘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和‘世界最神秘的鸟’海南虎斑鳽等国家一级鸟类也‘慕名而来’……”

如今的十堰青山叠翠,江河潋滟,绿水奔流,拥有4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湿地公园、7个国家森林公园和7个省级森林公园。60个村进入国家森林乡村行列,11个乡镇、292个村分别获得省级森林城镇和绿色示范乡村称号。生态乡镇比例达87.4%,生态村达70%……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五年来,我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生态名片含金量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生态绿”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 责任编辑:曹婧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