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喜迎党代会| 十堰成为区域性医疗中心

时间:2021-11-25 08:30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着重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圈。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张贞林 特约记者 常斌

“十三五”期间,十堰医疗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个辐射鄂豫陕渝毗邻6地市47个县市区、3000多万人的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在鄂西北崛起。

每千人床位数达到9张

目前,全市医疗机构有2839个,卫生专业从业人数36289人。每千人床位数达到9.01张;每千人医师数由0.66人,增加到3.02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由0.35人,增加到3.88人。

我市已成为全省(除武汉市外)第一大卫生健康资源富集城市,医疗综合实力、公共卫生水平远超省内及国内其他地市州平均水平。

医联体和专科联盟不断向周边覆盖,外埠病人不断增多。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每年门急诊诊疗人数超840万人次,每年有55万人次的住院患者健康回家,十堰已成为辐射鄂豫陕渝四省市周边地区的区域性医疗中心。

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国药东风总医院、市中医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成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创建成为国家三级妇幼保健院。在全省三级综合医院综合排名中,太和医院多年来一直稳居第4位,在全国地市级综合医院排名中,太和医院位居第9位。

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6个、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5个。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一流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湖北样板、全省标杆”实至名归。

15分钟医疗圈基本建成

城乡居民医保在全覆盖的基础上统一标准,消除城乡二元差别,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卫生健康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一市四县两区的县级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在城区,15分钟医疗圈基本建成;在农村,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卫生室。全市112个乡镇卫生院中迁址新建38个。

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充分发挥我市现有资源和武当特色优势,创新成立十堰武当中医药集团。先后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6个,建成标准化“国医堂”129个,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基层卫生计生人才百人计划,累计培养全科医生1200余名,定向委托培养乡村医生559名。

分级诊疗制度深入推进

分级诊疗制度深入推进,探索形成具有十堰特色、符合山区实际的“3+2+1”互联网分级诊疗新模式,“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格局逐步形成。

组建“秦巴山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等6大中心,组建城市医疗集团4个、县域医共体9个、健康联合体6个、专科联盟29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6个,医联体覆盖医疗机构总数165个。

城区2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4大医疗集团形成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服务城区常住人口103.34万人,服务基本公卫、家庭医生签约重点人群38.57万人,实现“小病能治、大病能识、重病能转、慢病会管”的能力建设目标。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05岁

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39%,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05岁,婴幼儿死亡率降至3.32‰,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出台《“健康十堰2030”行动方案》,市级成立健康管理中心,10个县市区成立健康管理联合体,以县为单位实现慢性病管理全覆盖。

国内首个欧亚科学院中医药院士工作站,中国针灸学会专家工作站,陈孝平、周良辅、张志愿院士工作站先后落户十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海内知名科研及管理专家56名,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26人,省级以上名中医8人,硕士以上学历卫生专业人才2074人。

未来,我市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大健康”产业,建设“中国武当药谷”“十大森林康养旅游线路”,打造健康产业集群。

( 责任编辑:徐蕊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