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周末日记》之二百八十八:开弓没有回头箭

时间:2021-11-17 08:25    来源:秦楚网  字体:  打印  播报

2020年4月19日    周日

陈天华

上午打开网络,妈抓爷啊,我的《周末日记》网上阅读量竟超过15万人次了,超乎我的想象。

6年前萌生写日记的想法,一周一记,所以取名《周末日记》。以周末家庭生活琐屑为素材,“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酸甜苦辣麻涩咸,锅碗瓢盆衣裤袜”吃喝拉撒、狗球麻吊,“装进蓝里都是菜”。以郧阳方言为底色,以老家土话为点缀,见好就收。开头以周末里亲身经历的某一个生活细节或片段为切入点,也叫由头,围绕主题,说过程谈感受,不记流水账。篇幅限制在800字左右。木有特殊原因,基本固定在每周日下午5点发表。先发QQ空间,再转微信朋友圈和若干个微信群。计划写到365集出书。

我生来粗人,本性难移。所以张嘴就是粗话,球不离口,逼挂嘴上,误素了许多人。然而,木有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现在好书大作汗牛充栋,多如牛毛,看够了文绉绉的大作之后,许多人都想换换口味儿,寻找离自己最近、最本源的东西。

打开记忆,磨去的是内心的浮躁,让人逐渐走向了豁达与淡然,拥有的是阅历和沉淀。网友永远是上帝。网友橄榄树看了201期日记后,深有感触地说:“读了老师的这篇日记,俺不由地想起自己上高中的时候,把父母给的生活费省下来买书的情景,那时候,流行的是台湾女作家三毛和席慕容。沉醉在书的世界里,仿佛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现如今,大量普及的电子产品,让很多人失去了阅读的好习惯和耐心。老师的孙娃娃从小就受到了好的启蒙,不说升官晋爵,起码以后一定是个文化人儿。”

网友边边涯每期必看,写下千字读后感:“读陈天华老师《周末日记》,仿佛走进语言驾驭之丛林,嬉笑怒骂、精灵魁魅;若盛宴饕餮,有浩瀚之宽卓,有邃深之厚度……道得来周遭市井众生,一草一木,爷孙趣儿,发小乐子,嬉笑怒骂、皆是文章;疯癫憨傻,满是情怀。古代圣贤,今朝达人,随意转换,话题衔接自如,引郧县方言一通“爆炒”,却竟然恰如其分……。”

这只是网友评论的一个缩影。真的木想到每篇日记一发表就会获得那么多的网友的点赞,从而产生共鸣。于是,许多朋友就建议让我在网上直播,并愿意提供帮助等等。

家庭永远是后盾。在写作时,老婆总是第一位读者和把关人。每周写什么,怎样写,老婆最有发言权。每次草稿初成,或让她看,或念她听。这不对,那不好,删了又添,添了又删;有时候提笔忘字,老婆赶忙打开百度;有时候发现一个错别字或病句,如同发现新大陆,收获感总是挂在脸上,还笑话我“白字老先生”;写到家人的活动,要注意措辞。如果写过了写错了,或者照片用歪了,挨日决也是家常便饭;写生活琐碎,家长里短,更不能打马虎眼。或言过其实,或词不达意,她都会给你上纲上线。

写《周末日记》是快乐的。一个充满快乐的家庭,背后必然有讲不完的故事。有了老婆娃子孙子大底色,不愁塑造不出来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生活原型。日记中涉及到许多篇幅的爷孙之间的天伦之乐,家庭趣事。一直是我书写中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一个生活片段,总是勾起往日的回忆;一个生活细节,总是唤起童年的记忆。这就是我写作的动因。

“生了个舅官儿命,想当姐夫万不能。”年轻的时候最怕写东西,可偏偏干的是熬更守夜的活儿,那个时候在县里,给领导写材料经常熬通宵。记得有次县委分管领导要参加全县财贸工作会议讲话,县委办通知我起草讲话稿。接过提纲,就有人提醒我,县领导不好伺候。“不服长虫是冷的”,果然言中:熬了两夜,写了4稿,中间经过几道环节,就是过不了关。咋办呢?最后同事给我出主意,实在不行就把第一稿再交上去。果然起效。你猜秘书咋说,“领导表扬你呢,稿子写的不错,看看,动脑筋了还是不一样。”我晕!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从县里到市里,一晃25年,从秘书到记者,再到编辑,丢掉笔写,又拿起鼠标,我这辈子注定是“放不下了”。岁月轮回,日夜更替,从青丝干到白发,单位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又让我不得不放下。岁月静好,明日可期,以后的日子,仍有《周末日记》和网友相伴!

( 责任编辑:曹婧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