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周末日记》之二百五十四:逮知了

时间:2021-11-14 08:14    来源:秦楚网  字体:  打印  播报

2019年8月25日    周日

陈天华

早晨起来,窗外的知了枝呀呀地叫,老婆说:“叫唤的嫌人”。我答应过孙子,捉一个知了回来。我好不容易爬上后山,累的呼哧呼哧的,一个也木捉到。

《幽梦影》里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方不虚此生耳。”记得小时候,老家山大树多,炎炎烈日下,树上的鸟闭上了嘴,唯有知了兴奋,鼓起腹膜扯起嗓门斜货(鸣叫),老远都听得到。知了的叫声如丝弦,余音袅袅:只要一棵树上“吱呀”一声,其它知了马上开始回应,一哈哈儿,满山的知了洪亮聒耳。 用“转轴拨弦三两声,嘈嘈切切错杂弹”来形容,那算合适得很。

小时候经常下河趴逮知了,树上爬的麻赖赖的,手一摁一个,一哈哈儿能逮一捧捧子。三伏天,瞅住大人们午休,我和小伙伴们手里拿个袋子,打个赤脚片子,从这个树林窜到那个树林。记得一次中午逮知了竟忘了上学,和两个同学赶到教室,一节课快上完了,被老师罚站到教室外。最淹气(执着)的是晚上打个手电筒,挨个树干上去“摸”。有的同学借着月光,用手往树干上的貌似小疙瘩处一摸,常常一摸一个准。   

看到知了,想到“金蝉脱壳”的典故:据说,知了没有蜕壳羽化之前,是生活在土里的,从幼虫变为成虫,夏季雨后,它们从地下钻出来,爬上树,羽化成蝉。知了蜕变的时候周身柔软,翅膀还皱缩在一起。黎明时分,就振翼飞走,到树上引吭高歌去了,只留下一个铠甲似的壳。这就是所谓的“金蝉脱壳”。

庄子《逍遥游》里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蟪蛄说的就是知了。据说它在地下能生活十几年,可一见到光,只有几十天生命,经历不了春秋。蝉在古人的眼里总有着特殊的象征,唐代诗人虞世南说它“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晚唐诗人李商隐说“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说明它们品性高洁,餐风饮露,悲鸣寄恨,或落落寡合,总让人惆怅不已。实际上,蝉本无心,终是诗人多情了。知了之高歌,也并非有什么心事,只是为了求一个“性伙伴”繁殖后代,他那一声“枝呀”为了惊吓飞鸟保护自身罢了!

( 责任编辑:曹婧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