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土门镇群众依依惜别湖北省致公党驻村工作队

时间:2021-08-05 21:17    来源:秦楚网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十堰头条讯    姚鑫杰  李月 报道:“老乡们请回去吧,送君千里终有一别……!”7月28日,闻讯驻致公党湖北省委员会驻村工作队即将撤离赶赴新的工作岗位原单位,郧西县土门镇茅坪村的父老乡亲们纷纷前往村委会相送。尽管骄阳似火,气温已达39度,但丝毫阻不断队员与乡亲们之间的情谊。

6年来,你们把茅坪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村民当成了你们的亲人;倾情帮助我们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增收,你们智志双扶、既造血又输血让我们村率先在全县脱贫,整村出列后,你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扶上马,送一程,充分利用人脉资源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多方联络协调有关单位给予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帮助,解决了一大批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大事和难事,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欢送会上,村支部书记张娟真情流露

自致公党湖北省委驻村工作队帮扶土门镇茅坪村驻村工作队以来,从积极争取各项政策扶持,健全农户的医疗教育保障,到拓宽修缮通村公路,清理河道卫生;从完善基础设施、落实扶贫项目和富民产业,到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实行志智双扶,干出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实事好事,工作队的汗水让茅坪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你们先后帮助申报了《郧西县万老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加工项目》,极大地解决了合作社的燃眉之急,也为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加工基地规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你们的指导下,合作社进一步做实“连龙头、接市场、带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当年便与土门镇茅坪村、辽坡村和安家乡藏王沟村的150余户农户签订了雪里红种植合同。此后,我合作社每年都与贫困群众签订订单种植合同,种植面产量逐年增加,加工腌制蔬菜产品的产量也明显提高;累计带动贫困群众500余人次受益。我一直没有忘记致公党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和教诲,牢记成立合作社的初心,始终不忘脱贫致富不忘乡邻,牢记党恩……”欢送会上,脱贫户万里光情真意切地说。

“可不是,户户通上了水泥路,村里建了广场、安装了路灯、宽带通到了每家每户,手把手地教我学会了上网,通过视频学习香菇生产技术,想不到我们的生活能有这么好,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好干部啊。”70多岁的张自升在拥挤的人群中热泪盈眶。

“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娃娃读书成问题,有了教育资助,娃儿读书也有了保障。这不,都上大学了,我这生活真的有盼头了。”村民杨大哥接过话匣子说道。

“你们舍小家为大家,与我们同住同劳动,还用你们省下的微薄工资为我们购置生活用品,凡事亲力亲为,连自己家都顾不上,却把我们当亲人,为我们排忧解难。感谢国家,感谢党的好政策,你们就是国家的好干部啊!”退伍军人陈付政感恩道谢。

“省致公党扶贫驻村队员流下了辛劳的汗水,让人为之骄傲,感动不已。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扶持一把,我努力十分’。人走感情在,队撤精神留,土门镇党委政府将不辜负省致公党扶贫工作队的期望,始终关注茅坪村扶贫项目、富民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扶上马,送一程。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富民产业、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和民生实事工程的实施力度,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馈乡村百姓,报答省致公党扶贫工作队及驻村队员的关心和厚爱。同时,希望你们常回来看看,你们永远是土门人,土门永远是你们的第二个家。也恳请你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土门各项事业的发展,积极为土门镇的经济发展高质量建言献策、贡献力量。”欢送会上该镇党委书记柯尊伟满怀深情地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欢送现场,县委统战部领导代表镇村两级为驻村工作队颁发荣誉证书,将印有“饮水思源感党恩,致富不忘帮扶情”的锦旗送至驻村工作队手中,并同驻村工作队合影留念,拥抱握手、依依惜别。随着车子的发动,群众们异口同声地说道:“以后常回家看看!”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茅坪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帮扶单位的鼎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问诊把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坚持“扶贫先扶志” ,激发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所在乡村争取了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多方面支持,也带去了民生之变、产业之变。

2016年以来,帮助茅坪村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510平米,解决了党员群众阵地问题;建成了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施危房改造19户,解决了56147人的安全住房问题;硬化了9.5公里通户公路,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了50户、195名村民解决了出行难问题;资助贫困学生140多名;加固维修三座堰塘解决了群众的灌溉及畜禽饮水难题;新发展桃子种植基地150亩,茶叶基地100亩,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还帮助茅坪村通过开展就业培训,建设扶贫车间,开发就业岗位等,全力解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当地群众也通过自身“造血”,经济收入也实现了大增加,在巩固“输血”的成果的同时,彻底拔除了穷根、消除了贫困。

 

 

( 责任编辑:叶岚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