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贫困 向“新”进发 ——竹山县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时间:2021-06-30 11:47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产业扶贫助民增收致富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余杰 通讯员 袁博

这是竹山县脱贫攻坚的辉煌成绩:截至2020年6月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3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减贫56680户159559人。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边陲、秦巴山腹地,曾是全国深度贫困县之一。2015年以来,该县坚持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力以赴压实责任,用情用心凝聚合力,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持续增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强支部筑牢战斗堡垒

县乡村振兴局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六月徂暑,草木葳蕤。依山傍水的竹山县深河乡茅坝村,经过连日雨水的洗礼,更加清新灵秀。

走进村部,展墙上的一组旧照片让人震撼:用木头顶住的一间间土房,仿佛随时就要倒塌;从水窖掏出的污泥油黑发亮,让人感到空气中也散发着怪异的臭味;一个个肩挑背扛出山的村民,在重压下艰难前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茅坝村的新景象:白色的房、宽畅的路、绿色的茶、幸福的人……曾经桎梏该村发展的莽莽青山,已成为新时代乡村的美丽背景。

“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天的幸福日子!”村民喻承舜感慨地说,“多亏了村党支部一班人,带着我们脱了贫、致了富。”

茅坝村的变迁,是竹山县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贫困户聚在一起拔“穷根”,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生动写照。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只有基层党组织建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才有坚强的战斗堡垒。

竹山县坚持“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工作理念,通过在产业链、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生产小组上建立党组织等方式,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形成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经济组织为依托、产业党组织为骨干的“一核多元、融合互动”脱贫攻坚组织体系。

嘉麟杰服饰加工扶贫工厂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县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培育发展“领头雁”、致富“带头人”、群众“主心骨”,打造政治觉悟高、专业素养好、服务能力强的党员队伍,基层党组织活力不断增强。

擂鼓镇董家沟村曾经信访矛盾突出、基层组织涣散、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增收渠道匮乏。该县采取1名县级领导和1名乡镇领导包联、1个县级以上机关单位结对、1名第一书记帮扶,并选派1名党建指导员包点指导的措施,围绕“党建+”思路,以矛盾诉求化解、精准扶贫入户、干部作风整训、集体产业发展、村庄环境整治五大行动为抓手,帮助该村实现由后进村向先进村转变。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作用。在具体实践中,该县创新开展基层党组织“十星级”创建活动,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18个。同时,加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先后投入资金4000万余元,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要求和“多务合一”标准,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完成128个边远贫困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多务合一”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84个,把群众吸引到党的基层阵地和村党支部周围,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

尽锐出战凝聚攻坚力量

健康扶贫

“自从设岗定责以来,我的党员身份意识更强了。以前只想着把自己的事做好,现在我主动认领综治维稳岗,在村级管理上出力,带动村民共同维护村级稳定。”柳林乡民主村党员高从林说。

像高从林这样的“村管家”,全乡有120余名。该乡建立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激励党员在服务群众和脱贫攻坚中担当作为,让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

面对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到底该怎么办?“用党建选将布阵,尽锐出战,精准选派干部驻村帮扶。”竹山县的答案切中要义。

从哪里寻找突破口?该县分层分类制定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由各领域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解决党建促脱贫工作“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各级党组织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签订军令状、层层抓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压实责任、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

大力发展金线莲产业

脱贫攻坚一线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既是干部增长见识、磨砺才干的“大熔炉”,也是考察识别干部工作作风、素质能力的“试金石”。该县牢固树立“好人好马上一线”的鲜明导向,坚持“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的标准,把最优质的资源和力量下沉到村级组织,由驻点单位精心遴选后备干部、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建立完善“巡村访户”制度,全面开展“户户走到”活动,党员干部按照身到、心到、感情到、措施到、效果到“五到”要求,以扎实的作风和行动进村入户,把各项帮扶举措精准落实到位,确保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

为发挥党员干部这一“攻坚力量”的最大效应,该县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一起抓,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关爱基层干部的实施意见》,从培养使用、表彰奖励、待遇保障、人文关怀、抚恤救助五个方面,提振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精气神,树立在脱贫攻坚战场建功立业的良好导向。

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的“主心骨”,他们带头发展致富,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干有方向。以深河乡为例,该乡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工程”、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乡政府副科级干部每人至少包保一个村,每个村培养5户以上党员示范户,每户党员示范户带动周边10户以上贫困户创业,进而加快全乡致富奔小康步伐。目前,全乡已培植党员示范户125户,通过“标准户促示范户、示范户带一般户”模式发展秦巴黄牛、马头山羊、黑毛猪、郧阳大鸡等养殖产业,村集体年均增收15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

真抓实干绘就壮美画卷

省工建集团情系竹山爱心助学

几年前,双台乡关沟村还没有一栋楼房。2015年以来,该村积极探索“村党支部+能人大户+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引导群众以产业补助资金、土地流转等方式入股扶贫产业。曾经的贫困户,如今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

近年来,竹山县紧紧围绕产业抓党建,通过“支部+党员+基地+社员+农户”模式,推动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互促互进。落实产业奖补政策,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亿元,发展茶叶27.9万亩、食用菌2500万袋、中药材4.7万亩、烟叶2.5万亩,建成光伏发电站55座69.9兆瓦、扶贫车间(工厂、作坊)767家,开发公益性岗位2.3万个,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产业就业全覆盖。同时,用好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培育壮大观光农业、森林康养、民俗经济、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生活有奔头

变化,在竹山干群身边悄然发生——累计建设通村道路585条1860公里,提档升级166公里乡村道路,全县20户以上自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全面完成贫困村农网改造项目和易迁安置点电力配套设施建设,行政村光纤宽带通达率和4G信号覆盖率均达100%;城乡教育、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问题得以解决。

坐拥青山绿水,如何唤醒乡村沉睡的美丽?该县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抓好“三区”建设,深入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全域推进“5+1”行动,重点抓好10个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10个农旅融合示范村建设,引导群众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曾经的臭水沟变成小公园,农民告别危旧房住上小洋楼,美丽庭院里花果芬芳……党建赋能,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齐头并进,营造了一处处好风景。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该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常态化推进“十星创建·精神脱贫”行动,广泛开展“十晒十比十评”活动,深入实施“感恩教育”,创建精神脱贫示范村50个,表彰脱贫典型

2000余人次,“脱贫光荣”理念深入人心。一些贫困户脱贫后,积极回馈社会,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

一路走来,满眼沧桑巨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幅竹山版“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图画徐徐展开……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活力满满的竹山,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加快推动“一核两带三区”空间布局和“一体系三驱动”产业布局见效成势,奋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1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