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路上 党旗猎猎——房县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时间:2021-06-24 17:36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环境整洁亮丽、配套设施齐全的房县军店镇双柏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毛以国

近年来,房县坚持“抓基础、抓落实、抓质效、守底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强基固本,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精准扶贫优势。攻坚路上党旗红,党建引领提质效,把使命抗在肩上,把深情融进泥土里,把初心写在冲锋中……党建引领,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抓基层打基础夯实战斗堡垒

推行“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近年来,房县坚持选优、配强、管好村级党组织书记,建立村级党组织书记人选“县级联审”“双签字”等制度,对落实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措施不硬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坚决予以调整。扎实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回头看活动,对1536名现任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一一“过筛子”,开展“政治体检”,严防“带病任用”,切实打造对党忠诚、廉洁自律、素质优良的村干部队伍。

深入实施“整村夯实、整乡提升、整县推进”工程。对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采取“1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一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一名第一书记驻村、一个县直机关单位结对”的“四个一”举措,“一村一策”量身定制整顿措施,推动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全部转化提升。开展“十好”村级党组织评比活动,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民生实事62件。

举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培训班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房县推行“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支持贫困村培植市场主体,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思路,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强化顶层设计,整合资金1000万元,支持27个村打造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验区。持续推进“村社一体发展一批、扶贫车间做强一批、政策资金扶持一批、资产资源保障一批、光伏电站兜底一批”模式,夯实28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实力。门古寺镇项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方必春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探索总结出支部带领、党员带头、大户带动、合作社带管“四带”模式,引导村民发展烟叶、养羊两大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超过45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1800元。

强化基层基础保障。房县制定《关于进一步激励关爱基层干部的实施意见(试行)》,分别按照每人每年3.5万元、2.6万元的标准,落实村主职干部、副职干部工作报酬,为在职村干部办理灵活就业养老保险,激发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激情。整合资金9000余万元,对183个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77个村级卫生室、206个文体广场进行提档升级,加强乡镇“五小”设施建设,优化基层干部办公生活环境。

抓队伍强素质 凝聚磅礴力量

自助终端方便群众办事

筑牢基层顶梁柱。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最优的干部资源汇聚到脱贫攻坚一线。全县70%的乡镇党政正职从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中选配,98%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具有两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树立“干部到一线去,从一线选干部”的鲜明导向,选派712名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锻炼。坚持问题导向和实战原则,举办扶贫干部培训班15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班7期,推荐4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加入“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22名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十堰市首届“新时代村书记论坛”,乡村干部履职能力持续提升。

锻造帮扶生力军。按照“全脱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选派281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抽调913名干部组建281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出台《房县“四双”驻村帮扶工作管理办法》《房县驻村第一书记考核管理办法》,建立驻村工作台账,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重要依据。三年来,2名工作成绩突出的第一书记荣立个人三等功,315名驻村帮扶先进个人获表彰,342名驻村工作队员年度考核获“优秀”等次。窑淮镇西沟村第一书记余建福,流转土地发展标准化茶叶基地600亩、改造老茶园400亩,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社2家,引进省级茶叶龙头企业1家,使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全县脱贫出列示范村。

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

培育党员先锋队。深入实施党员“创业致富”计划,对10名贫困村党员每人给予2万元资金支持、13名党员“双带”能人每人给予1万元资金扶持,带动基层党员带头发展致富产业。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结合“十星级党员”争创,设置“致富星”“帮扶星”等类别,围绕“亮身份践承诺”,引导全县党员在包联帮扶、产业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党员中培育宣传一批“致富榜样家庭”“创业优秀标兵”,通过优秀党员讲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动普通党员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大木厂镇无职党员张安明创办养牛专业合作社、开办鞋业扶贫车间,带动村民18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抓作风促落实 落实工作责任

以上率下立标杆。建立党政、县乡、单位与驻村“三同责”机制,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负责人,及县直部门负责人与所联系乡镇、帮扶村进行责任捆绑。推行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和县委副书记在现有驻点乡镇基础上再联系一个深度贫困乡镇,县委常委、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分别联系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双挂点”制度。认真落实县委书记任期内走遍全县所有村、乡镇党委书记走遍辖内所有贫困户、村党支部书记走遍并帮扶所有贫困户的“三个走遍”制度,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累计走访农户174951户,收集问题诉求35124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7274件。

深入一线解难题。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开展脱贫攻坚“进村入户、户户走到”活动,聚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访安置点房屋安全、访“五类人”(分散供养五保户、残疾人、精神病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访深度贫困户、访信访户,看户户走到没有、问题整改没有、短板补齐没有、“四好”创建效果显现没有、群众认可度提升没有。各级领导干部白天入户宣讲政策、化解矛盾、培植产业,晚上结对共学、破解难题,推动落实一大批民生实事、好事。

强化考核促落实。县委向全县所有党组织书记印发《关于示范带头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提醒函》,把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内容。制定下发《党建任务指导书》,把抓促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关键性党建项目细化为具体指标,严格督办,挂牌推进。落实述职评议制度,将精准扶贫成效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和公开承诺重要内容,对评议排名靠后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约谈,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制订《房县驻村结对帮扶常态化督查工作方案》,强化“双随机一公开”,开展常态化督查,确保工作落实、责任落实、政策落实。

重引导扶智志 激发内生动力

表彰脱贫榜样

文明实践惠民。围绕建设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示范点,完善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新时代文明站三级组织架构,建设5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群众点单、实践站统单制单派单、志愿者接单、社会评单”机制,组建志愿服务队316支,收集群众点单1300余项,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下达派单通知书720余份,提供志愿服务800余次。深入开展“支部连支部·携手奔小康”活动,281个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与驻村工作队所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实现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致富共帮、新风共育,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1124人,解决基层难题300余件,带动3543户农户致富。

脱贫榜样示范。开展“脱贫示范村”“脱贫好榜样”“德孝小康户”“人情新风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针对贫困户缺信息、缺技术等实际情况,结合“农技人才百千万工程”,把农村党员中的“土专家”“田秀才”纳入“讲师团”,通过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等方式,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培训方案,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党员干部“户户走到”解难题

人情新风减负。深化人情新风品牌创建,持续开展高额彩礼、不赡养老人等问题专项治理,通过宣传普及、价值引领、榜样示范的德治举措,村规民约“约”新风、清风协会“劝”新风、红黑榜单“晒”新风的自治举措,依法行政、执法监管、严格考核的法治举措,使人情新风深入人心。持续开展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四好”创建,拓展文明新风外延,补齐乡村振兴短板。该县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的做法,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央视《焦点访谈》和新华社在全国推广。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脱贫的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块脱贫的主阵地。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统领、干部骨干带头、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房县凝聚全县力量,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

驻村第一书记指导产业发展

(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1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