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在秦巴大地上的时代答卷 ——十堰市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时间:2021-05-31 10:13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山环水绕的郧西县六郎乡康家梁村

旅游扶贫

就业扶贫

集中安置

交通扶贫

光伏扶贫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文/图 记者 毛以国 特约记者 马金安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作为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湖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十堰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秦巴山区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书写了一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民生新答卷。

脱贫摘帽——

从贫到富的嬗变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十堰集老、少、山、边、穷、库于一体,是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省深度贫困地区,所辖8个县(市、区)均被纳入国家秦巴山片区扶持范围,6个县(市、区)属国家级贫困县,其中5个县(市)是深度贫困县。十堰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致贫原因多维叠加、南水北调生态保护压力大。新一轮建档立卡全市共识别贫困户26.6万户、贫困人口83.4万人,贫困发生率37.26%,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全省22.8个百分点。全市共有贫困村456个,易地扶贫搬迁对象35.45万人,占全省总规模的40.2%。

十堰承载着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的双重使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开启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征程。近年来,350万十堰人民组成脱贫攻坚铁军,向贫困发起总攻,用热血和汗水,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而又沉甸甸的扶贫答卷。

——减贫任务全部完成。截至2020年,全市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市83.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5.4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部完成、8个贫困县(市、区)全部摘帽。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20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31元,比2014年7046元增长66.5%。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20年,县域经济总量达到858.6亿元,比2014年511.3亿元增长67.9%。

——致富产业逐步壮大。截至2020年,全市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600多万亩,茶叶和丹江库区柑橘纳入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社8524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5家,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品牌1180个,8个农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600亿元;2020年农产品出口总额6.9亿元,同比增长49.6%。

——农村面貌大为改变。至2020年,全市农村公路超过2.6万公里,行政村通水泥路、通客车率达100%,农村安全饮水、行政村光纤宽带、4G网络和县乡农村物流实现全覆盖;累计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578个村,累计改善26.2万户农村住房条件,建成集中安置区4022个、安置住房12.28万套,35.45万人搬入新家园,贫困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

号角嘹亮——

将精准进行到底

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到全市83.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4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十堰何以成功实现这一伟大壮举?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贫有千种,困有百样。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叮嘱,要在脱贫攻坚上下一番“绣花”功夫。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市各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施“六个一批”分类帮扶,变“输血”为“造血”,变“大水漫灌”为“定向滴灌”。

——实施产业开发带动脱贫。我市制定出台了“61”产业强农计划《十堰市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加快形成“县有主导产业、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扶贫新格局,辐射贫困人口72万人。

——实施易地搬迁促进脱贫。市委、市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惠及贫困群众的“民生工程”和十堰发展的“特大机遇”来抓,全市累计投资近200亿元,建成集中安置区4022个,完成搬迁35.45万人,实现搬迁与脱贫同步。

实施教育扶智拉动脱贫。我市全面落实资助政策,实现从学前到研究生各阶段资助政策全覆盖、贫困家庭子女享受雨露计划补助政策等三项全覆盖。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资助学生192万人次21.2亿元,累计90万人次享受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实施创业就业推动脱贫。我市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目标,建立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维权保障“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加强与广东等发达地区劳务对接。全市外出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稳定在25万人以上。

——实施医疗救助稳定脱贫。我市全面落实“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四位一体的健康扶贫模式,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及门诊慢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大病、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左右,个人年度自负不超过5000元。

——实施政策兜底保障脱贫。实行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市纳入农村低保对象16.92万人、农村特困供养对象3.14万人。围绕“三留守”人员、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打好政策“组合拳”,做到极贫重扶。

产业扶贫重增收、易地扶贫抓质量、教育扶贫补短板、劳务输出创品牌、健康扶贫求实效、社保兜底强保障……全市脱贫攻坚攻势如潮、精准发力,在秦巴大地铺展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画卷。

躬身实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2013年精准扶贫战役打响,到2020全市全部脱贫,时光之箭在射向脱贫攻坚之靶的征程上滑翔了2000多天。2000多天,7年多的时间,我市始终坚持“真准实严”,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尽锐出战,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征程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军事化作战要求,市、县、乡、村四级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层层签订“军令状”,以战时状态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确保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的要求,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四级书记抓扶贫,建立市级领导联系贫困县、驻点贫困乡(镇)、帮扶贫困村制度,32位市级领导分别联系9个县(市、区)32个乡镇32个贫困村,确保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在十堰落地生根;按照“主责、主管、主抓”的要求,把扶贫任务逐项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实行量化考核,形成攻坚合力,确保责任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有效开展驻村帮扶。选优配强驻村干部队伍,坚持“因村选派、分类施策”,把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基层经验丰富、善做群众工作的干部选派为驻村工作队员。全市组建1807支工作队帮扶有扶贫任务的行政村,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6.7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6.6万户贫困户,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规范驻村工作管理,完善工作团管理、工作队脱产驻村、工作队员教育培训等制度,将驻村干部培训列入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对5000余名驻村干部进行全覆盖轮训;强化日常监督,扎实开展“三同一定”(同吃、同住、同劳动,精准制定帮扶措施)活动,严格考核管理,聚焦驻村帮扶“十项主要任务”,整合帮扶资源,全面巩固脱贫成果。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1179个,投入资金5.9亿元,提档升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659个,对26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实施提升计划,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涌现了一大批基层脱贫攻坚典范。

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其中,全国扶贫先进个人、省人大代表翁新强,带领村民发展五味子基地3500亩,成立合作社,辐射鄂陕两省3个县18个乡镇的40多个村,带动500余户贫困户增收,当选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向“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党和国家擘画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徐徐展开。以乡村大地为纸,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我市将竭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秦巴画卷,为奋斗“十四五”、奋进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十堰力量。

( 责任编辑:徐蕊    新闻报料:8110110  )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1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