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湖北公布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襄十随神”建成中西部典范

时间:2021-04-03 08:01    来源:楚天都市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原标题:湖北公布未来五年区域发展目标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刘丁维)4日上午,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召开。当天下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会议提出,到2025年底,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万亿元左右,生产总值过50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25个、过1000亿元的5个。武汉人均GDP达到目前上海水平(15.94万元),武汉城市圈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都市圈。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主任吴庆华在会上表示,县域经济在发展全局中始终是强力支撑、坚实底盘。我省县域人口占比超八成、经济总量占比近六成,县域稳则大局稳,县域强则全省强。

“回望湖北发展历程,每当县域经济突破之时,也是湖北整体发展跃升之际。‘十三五’以来,全省县域经济总量先后突破2万亿元、2.5万亿元,县域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升至58.8%。GDP过300亿元的县市区有36个,过500亿元的达16个。”吴庆华说,县域经济作为湖北全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石作用越来越凸显。

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在干部任用、资金奖补、产业培育方面,“干货”满满。比如,全国百强县(市)、经济发达镇党委书记可由上一级领导班子成员兼任;选派干部到发达省市跟班学习;对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县(市)当年税收增长超出全省平均水平的实行奖励政策;省财政每年安排5个亿直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统筹5个亿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等。

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塔尖”高度。近期,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实施意见》,省发改委副主任谢高波认为,这是我省续写新时代区域发展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意见》提出了推进区域发展布局的思路和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一主引领”目标突出高质量引擎,实现总量进位、功能提升,武汉人均GDP达到目前上海水平,武汉城市圈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都市圈,成为全国重要的增长极。“两翼驱动”目标体现加快发展,襄阳、宜昌GDP超过7000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城市50强,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成为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共建城市群典范。省发改委将每年制定一个工作要点,将任务分解到市州、省直相关单位。今年已拟定17项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光谷科创大走廊、武汉城市圈大通道、鄂西旅游联动发展工程等一批已明确的重大事项加快落地见效。

湖北将围绕优质稻米、生猪、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蔬菜(食用菌、莲)、家禽及蛋制品、茶叶、现代种业、菜籽油、柑橘、道地药材等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李顺清介绍,对10条重点产业链,一条产业链一名省领导领衔、一个牵头单位负责、一个专家团队指导、一个工作专班推进,重点解决制约产业链发展的难题、补齐短板。由8位省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链长,分别由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等10个部门牵头。

>>延伸阅读:

4月2日,湖北发展迎来里程碑式的一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

当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吴庆华,省发改委副主任谢高波,省经信厅总工程师盛章学,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李顺清,对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精神及出台的3个文件进行了详细解读。

关键词 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大城市群2025年实现协同联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爱虎 胡弦

区域发展如何谋新局、开新篇?我省出台《关于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一主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两翼驱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域协同”格局基本形成,三大城市群实现协同联动。到2035年,湖北区域协调发展将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发布会上,省发改委副主任谢高波进行了解读。

武汉人均GDP将达16万元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实现进位,人均GDP达到16万元,建设用地亩均GDP达到80万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迈入全国前五;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70%以上,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都市圈,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谢高波介绍,围绕加快推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我省将增强武汉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要素集聚功能、市场枢纽功能、对外开放交流功能。具体包括:高标准建设东湖科学城,集中布局一批高水平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大力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发展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重塑新时代“货到汉口活”“货经汉口活”;加快建设武汉国际化大都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围绕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我省将以生态宜居为底色,以武汉、鄂州为核心区,加快同城化步伐,打造一体融通基础设施网络、四大组团发展先行区、“一环两屏”生态协作圈。具体包括:提升城际路网密度,打造一小时通勤圈和一日生活圈;完善梯次联动的区域创新与产业布局,共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串联鄂州、黄石、黄冈、咸宁重点园区和重要创新平台,建设光电子信息、智能产业、大健康创新产业带;围绕环武汉主城区周边50公里左右生态区域,发展康养度假、都市农业等产业。

围绕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将发挥武汉创新引领作用,发挥武汉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优势,推广湖北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引领公共服务提质扩面。加快创新要素在全省优化配置和高效流动,构建融通协作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推动武汉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省内跨区域共享,鼓励在汉优质高校、医院与其他市州联合办学(院)。

襄阳宜昌综合实力稳居全国50强

《实施意见》明确,推动重点产业五年倍增,到2025年,襄阳、宜昌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城市50强,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实现循环畅通,形成汽车、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一批全国重要产业集群,成为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共建城市群典范。

围绕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我省将推进襄阳建设汉江流域区域性创新中心,以汽车、装备等领域为突破口,搭建开放创新平台,完善创业服务体系,联动十堰、随州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宜昌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创新中心,以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建设若干共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联动荆州、荆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围绕加快“襄十随神”城市群集聚协同发展,我省将强化交通枢纽网络功能和产业协作,共同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北部列阵。以汉十、麻竹、襄荆城镇发展轴为依托,完善汉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支持建设十堰商用车基地、襄阳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基地、随州专用车基地,协同推进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车联网等领域创新,联合武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

围绕加快“宜荆荆恩”城市群绿色联动发展,我省将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区域路网,强化产业联动,共同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部列阵。依托长江、沪蓉、焦柳等轴线,提升沿江高铁和高速公路通道能力,推动集疏运体系建设和多式联运发展,支持宜昌、荆州、荆门打造国家级现代化工产业集群。

围绕加快“两翼”联动发展,将推进襄阳与宜昌快速交通联系,构建“快旅慢游”交通网络,打造中部陆海新通道;实施鄂西旅游联动发展工程;协同推进长江及三峡库区、汉江及丹江口库区、清江、漳河等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系统修复,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区。

打造80个县域块状产业集群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县域经济生产总值达到3.5万亿元,形成80个竞争力强的县域块状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持续缩小,抬高全域发展的底板。

围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将实施县域经济发展“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战略,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过50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25个、过1000亿元的5个。支持各县(市、区)开展“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创建行动;培育壮大县域企业,聚集配套企业,梯次培育“四上”企业;加快产业园区现代化升级,引导产业向县城、产业园区集聚。

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强省建设步伐,将建立省级领导领衔重点农业产业链及重点龙头企业机制,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开展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整合一批优质农业品牌,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湖北三宝”,变“卖资源”为“卖品牌”。

围绕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开展县城功能品质提升行动,推动人口过百万县(市)或经济百强县(市)至少建设一所三甲医院;推进县城中小学扩容提质,加强养老、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

( 责任编辑:沈进虎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