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经营旧书20余年库存10万本 旧书摊主邵刚国的“淘金”生涯

时间:2021-03-25 09:33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邵刚国与他的旧书摊。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韩玉砚 报道:喜新厌旧,是一些人的习性,但是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却往往是喜新不厌旧。旧书价格便宜,并有收藏价值,于是旧书摊也是不少读者“淘金”的宝库。20余年来,城区旧书商邵刚国收购旧书,每逢周末在城区摆摊售卖,让无数旧书“变废为宝”,旧书摊成为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街头摆摊20余年,让旧书摊成为市民精神家园

3月14日上午10时许,车水马龙的朝阳中路河道边,十几个旧书摊位一字排开,每个书摊前都有着三三两两的市民,或捧书静读,或讨价还价……处处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这些旧书摊主里,面相憨厚、笑容可掬的邵刚国是不少人熟悉的老面孔。略显嘈杂的书摊旁,坐在折叠小凳上的他,静静地看着每个来这里寻觅旧书的客人,一个微笑、一声吆喝,算是打招呼。

放眼望去,他的书摊足有十几米长,历史、养生、小说、连环画等成色不同的旧书超过1000本。随手翻阅这些旧书,虽然部分书页折皱、卷角,但是拂去封面的灰尘之后,更添一种厚重。

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人一番精挑细选后,捧着5本书来到邵刚国面前。“你给20元算了。”年轻人没有讨价还价,喜笑颜开地离去。紧接着,又一位满头白发、书卷气十足的老人拿着一张纸条来到书摊前,纸条上写着他想要寻找的书籍。

“我在街头摆摊贩卖旧书已经20多年了,每逢周末都出摊。读者兴趣爱好不一样,有的喜欢收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色书籍,有的喜欢地方志、词典、医学这样的工具书……”邵刚国说,淘旧书要讲缘分。

“每一本都有它的归属,是等待与被等待的过程。”为什么旧书受到市民青睐?邵刚国分析,旧书市场书的种类繁多,价格相对便宜,能吸引中低收入者。而且,上世纪出版的很多旧书,在选题、编辑、校对上都比较细心,质量超过现在一些新书。旧书传播的不仅是知识,还兼具收藏功能,在淘书中获得意外收获的读者大有人在。

爱好成为职业,贩旧书撑起五口之家

“我已经从事这个行业20多年,估计余生都要从事这个……之所以进入这个行业,还是因为爱书。”今年40多岁的邵刚国回顾往昔,对记者侃侃而谈。

上世纪70年代末,邵刚国出生在郧阳区白浪镇。那时农村地区缺少娱乐消遣,阅读武侠小说成为很多人的爱好,他也不例外。“当时都是千方百计找人借书阅读,拿到的书往往经过很多人的手,经常残缺不全。书拿到后,如饥似渴读完,再十分不舍地还给对方……”

初中毕业后,邵刚国辗转北京、武汉、郑州等地打工几年,后来回到十堰。在这期间,他也没有放弃读书爱好,购买了不少书籍。1998年的一天,他在河道闲逛,看到一个正在睡觉的拾荒者,脑袋下枕着厚厚一摞旧书。爱书心切的他表示想要买下这批书。

“对方听说我喜欢书却又没钱买,于是介绍我到一个废品收购点。我以每斤2元的价格,在收购点一口气买下近九十斤旧书。”邵刚国回忆,这批书读完后,他觉得愿意以较低价格买书的市民大有人在,决定摆摊卖书。

“当时城区酒店服务员的月薪才300元左右。这批书约有200本,几天时间就以每本两三元的价格卖完,赚了一些钱,于是我决定继续干下去……”20余年间,邵刚国先后在河道市场、邮电街口、五堰花鸟市场摆过摊。去年,为了配合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他的摊位又挪到了朝阳中路河道边。“一周只用出摊两天,而且上班自由。”

他觉得,淘旧书有淘旧书的情趣。常常是两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通过一本书构建起一种微妙的联系,有了特别的缘分。“当你购入一本书时,在阅读中你会惊讶地发现原主人的题跋、批注,有时甚至能看到原主人的照片或是一些信件。”

不过,能让他在这个行业坚持20余年的主要原因,还是旧书带来的可观利润。“之前在五堰花鸟市场,每天平均销售两三千元,最多的一天卖过4000多元,一家五口人都指望我的旧书生意养活。不仅在城区买了房子,还租有两个仓库,这是20多年前的我无法想象的……”

库存旧书超过10万本,每本书都考验摊主眼力

据多位业内人士介绍,旧书买卖行当很讲究“收货”,换句话说,货源渠道非常关键,基本上决定了收入的多少。废纸加工厂、学校图书馆、家庭,都是旧书摊主们主要的货源渠道。

“我有两个仓库,这是其中之一。”在邵刚国的一间仓库内,密密麻麻地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从人文社科、艺术研究、画册图录、字画碑帖、线装古书、古地图、老照片到史料文献,品种丰富,应有尽有。“大部分都是批量论斤收购来的,估算两个仓库的书加起来超过一万斤,平均一斤一本,也有10万本了。”

论斤收购来的旧书,在地摊上论本销售,看似简单的过程却十分考验摊主的眼力。“旧书价格无非两种,一种一两元钱就可以出手,另一种价格可能是定价的十倍、百倍都不止。干这行久了,就会练出一定的直觉和眼力,一看到书就能估价,再根据出版年份、作者、内容、印数等这些因素衡量价格。”邵刚国说。

经手的书不计其数,邵刚国看到好书也是爱不释手,舍不得卖,就留下自己阅读、收藏起来,将来等到它们升值或者真正识货的人再售出。十几年前,本地一位绿松石专家出版一本绿松石鉴赏书籍,嗅觉灵敏的他立即通过多种途径大量收购。“后来,随着绿松石行情火爆,这本书在手上甚至卖出了1000多元/本的高价,在业内成为佳话。”

近年来,随着网络发展,邵刚国在经营实体摊位的同时,也把旧书买卖的生意做到了网络上。记者从他手机上旧书交易APP后台看到,仅上月至本月的40多天时间,销售额就达到11000多元。“通过网店一年销售八九万元。”

“有些在实体摊位只能卖几元钱的旧书,搁在网上却能卖三四十元。”邵刚国告诉记者,这里面的门道也很多。“比如十堰读者比较喜欢保健养生、红色文化、词典等方面旧书,就搁在地摊上卖。而历史、文学、哲学类书籍在网店比较受欢迎,我在上架每本书前都会比较同行价格,然后以最低价上架……”

近年来随着电子书籍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改变,纸质书读者越来越少。与此同时,旧书货源越来越少,老客户对旧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不过,邵刚国说,旧书摊永远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不可言说的韵味,旧书本身都具有时光的温度,自然能引起许多阅读爱好者的钟情。“目前,我还没有想过改做其他营生。”

( 责任编辑:曹婧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