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正观新闻:手机越贵打车越贵,大数据宰客几时休

时间:2021-03-04 10:03    来源:正观新闻  字体:  打印  播报

与归

3月3日一大早,#手机越贵打车越贵#冲上热搜。对于出行频繁的上班族来说,这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还防不胜防了?

结论并非凭空捏造。据报道,前不久,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带领团队做了一项调研。他们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和重庆,专门打车800多次,花费50000元换回了这份打车报告。报告显示:苹果机主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孙金云教授的团队,是通过传统的数据统计方式,调查并对比,得出了“手机越贵打车越贵”的结论。而这一结论,又直指打车平台涉嫌利用用户的大数据信息,来进行“杀熟”和“宰贵”。同样都是大数据的思路,但是事情的性质,一个是揭露问题,一个则是隐藏问题。

由此也再次印证了那句名言: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智能化带来的不仅是便利,还可能暗藏一些陷阱。

对于大数据杀熟,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作为一枚互联网深度用户,在吃穿住行问题上,我经常使用各类APP来解决,近年来也养成了对比各个平台价格的习惯。后来听闻杀熟流行,也渐渐养成了和朋友账户进行对比的习惯。这种自找麻烦的行为,其实反映了一个深刻问题:信任不在了。

大数据杀熟的问题已经存在多年,也被讨论了很多遍。就在2月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刚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对大数据杀熟作出了规定,明确了构成差别待遇可以考虑的因素,包括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

但是我们都知道,从原则性的规定到具体落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在甄别、取证上,监管部门仅根据初步线索判断还很困难。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即表示,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查看后台服务器,根据程序代码来判断平台是否确实有大数据杀熟的行为。

这也就是说,单单依靠用户自行对比出的数据,乃至孙金云团队的调研结果,都只是一个参考或线索,并不能直接坐实平台杀熟。

技术的终将归于技术,面对大数据杀熟,总是等待用户自己在无意间的对比中发现问题,或者等一些课题团队去调查研究,是充满被动和无奈的。该有的行动,是对平台本身进行技术性的规制和日常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介入。

当然,平台应该意识到,诚信才是立商之本。利用大数据进行杀熟,既辜负了用户的信任,也伤害了用户的利益,这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而当众多平台纷纷选择利用大数据杀熟时,就是在集体破坏互联网生态,最终让受众谈大数据而色变。

一切的一切,可能又不得不回到问题的原点:大数据到底属于谁?是属于目前掌握着它们的平台,还是属于监管部门?亦或是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其所有权应该属于全体用户?或许,只有彻底厘清了这个问题,由大数据引发的乱象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

( 责任编辑:曹婧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